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7集
「「是名为相」的境界。所以你要去展现妙用,要去度化众生。《金刚经》一开始叫你去「度化一切众生」,只是「实无众生可度」,就是叫你不要执着,但是要会妙用,这叫大乘。所以《金刚经》一天到晚谈菩萨:「菩萨不住相,行于布施。」你现在的思维模式就是在「相」,你要突破。我再换个角度谈:「相」和「非相」是缘起的现象,「非相」本身是性空,然后性空再缘起,所以,「相、非相,」这两句叫「缘起性空」,「非相,是名为相。」这叫「性空缘起」;缘起就是变化,因为它是缘起,所以你应该随缘,随「缘起」的因缘。性空是如如不动,叫不变,所以「随缘不变」;但这个不变当中,又能随缘,所以叫「不变随缘」。以中国人的思想模式来说,这叫「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的意思,从这个根本再产生「万变」。因为「万变」,它的变化很多,所以叫一切;但是无论怎么变都不离其宗,所以叫「一」;这个「一」」又能变一切,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是《华严经》的思想。这个现象叫色,这个叫空,空又产生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你懂,佛法随便你套,可以无限的展现。「万法归一」,「一」展现「万法」,也是一样的巧妙。这样,你会了吗?你看到所有的事情,应做如是观。到最后明白这个理论了,你才能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相」到「无相」,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你才会「应无所坠,不会执着,但又能够展现变化,「无所坠并不是叫你不要做,不是叫你这颗心死掉了,它接着还能够延伸出来,到「是名为相」,这叫「生其心」,生起清净的心,智慧的心,慈悲的心。这个既然是个现象,所以它是一个假相。它有没有?有。真的有,还是假的有?幻有。这个幻有会停留多久?暂时有,不用高兴。「有没有太太?」暂时有。「有没有钱?」暂时有。「有没有身体?」暂时有。不用高兴的意思就是不要执着啦!也不要失望,因为都是暂时的,这就是平常心。「非相」叫真空,为什么加个「真」?就是真的「空」才能展现「有」。你就是真的「不空」,才装不下东西。学习任何事物,你是不是要真空?!你装得满满的话,我讲的东西你根本不能够接受。你要真空才能真有,不真空就没有办法「真的有」。真空,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六祖写这首偈时,五祖说他没有开悟,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在真空中产生妙用。一直到五祖大师再为他讲《金刚经》之后,六祖大师讲的话就不是「本来无一物」啰!他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讲的都是「有」。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第一次六祖听到《金刚经》是悟到「空」,后来悟到「有」,就是妙用。假相是缘起的,真空是缘起的本性,从真空再产生缘起,接下来这个缘起就是妙用了。所以「见山是山」是凡夫的境界;「见山不是山」,体悟得更深,体悟到它的本质;「见山还是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他已经解脱了,完全不一样了。你把《金刚经》这个模式懂了,你可以贯通一切法,就像孔老夫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你这个懂了,无论你现在是学什么经论学派,你都能贯通。六祖大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没有读书,《坛经》里面什么都有,有般若,也有唯识,什么经论他都懂。你的脑袋不能够明白,你想:「怎么有这样的人?」这不奇怪,为什么?因为「一即一切」!我们今天之所以不明白,是因为用你的脑袋嘛!见性之人必然要离开他的脑袋,才能够见性。你要受持《金刚经》,就是要这样受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补一句话:「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还是我送给大家一句最白话的:「认真做,不执着。」这就是《金刚经》的内涵。如果你能这样,你必然见性。所以你们要受持《金刚经》的人,念完之后就要去思维,生活中,时时刻刻去察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2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