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6集
佛,抓个佛號这还算好;他手上没有东西,他就乱抓;你既然没有办法,那就抓一句佛號吧!他没有办法,你就给他他会的东西。真正能够明白这个概念,就可以悟到〔无念〕的境界。【无忆无著,不起誑妄。】[无忆]无妄想。[无著]无执著。[不起誑妄。]为什么要用「誑」字?我们的內心就是「誑」。你的誑心要止息。【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用自真如性,]妄心止息,真心就现前,智慧就生起。[以智慧观照,]你平常用妄心在观照,一个开悟见性的人是真如的自性在观照,这当然不一样。【於一切法,不取不捨,】这八个字就是《六祖坛经》的修行方法。[於一切法,]就是无论你面对什么,你只要把握〔不取不捨〕。〔不取不捨〕是什么?就是不执著现象,也不否认现象,你不执著现象,你才不会去执取,这个取是执著,是贪取;但叫你不执著现象,並不是叫你去否认它,所以你也不需要故意去排斥它、捨弃它,所以叫不捨。你的內在根本不需要「裙跟「捨」,那是什么境界?那多么舒服!我们一直在取捨。比如你今天要来上《六祖坛经》,你就想:「糟糕了,今天有《六祖坛经》的课,又有別的事情,到底是要去还是不要去?」说不定现在来上课了,中午有事情:「到底是要上一半还是全部?」好,终於上完了:「这个课我听起来道理是不错,但我做不到,到底要不要继续上?」你们不用骗我,你的內在就是这个样子。你到底要怎么样?把这些没有意义的概念都放掉吧!如果没有事,你就来上课;如果今天你要嫁人或娶妻,你就去,其他都叫做没有事,你就来上课,哪需要你在这边取什么捨什么?「师父,你讲得这么简单。」送你一句话:「你讲得那么困难9谁对?我不跟你爭,这又是取捨了。尤其我们戴眼镜的人,最不喜欢人家叫他一个绰號:「眼镜仔」,以后人家叫你「眼镜仔」,你就叫他「没有眼镜的」,他听了一定觉得很奇怪,以后就不会再这么叫。你可以跳开固定的模式,你看那些禪师,每个人都活泼到极点,为什么?因为他不会抓住固定的概念,所以他要讲什么你不知道。现在答案已经出现了,你的问题很简单,你现在的问题就只有几个概念而已,我们凡夫的心只有「憎、爱」两个字,填满你整个心,爱就是贪,憎就是瞋,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境,就是你遇到的事情,你所看到的世界。「哦!最近做事很顺利。」「最近做事很不顺。」「最近很如意。」「最近很不如意。」「最近不知道卡到什么?」最近很顺利你怎么不说你卡到什么?!你怎么不说:「最近卡到財神爷。」你就是活在「憎、爱」这两个字的世界,你的心是这样,你的世界就是这样;其实真的有这些事吗?你根本都在骗自己,只要是你爱的东西,你的认知就是顺境,只要是你討厌、埋怨、排斥的东西,就叫做逆境,这两种状態是敌对的,这根本是无理,你为什么用这样的態度去过人生?境界就是境界,我不小心滑倒,是顺境还是逆境?滑倒就滑倒,哪里有什么顺境逆境?!你种水果,遇到颱风就遇到颱风,平心静气,不要想得那么复杂,也不要想著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原来是你內在有「憎、爱」,所以你看世界有这两种状態,顺境、逆境,强烈的敌对。你干嘛要敌对?这个境就是一个境,你为什么要把它切割开来?!一个西瓜就是一个西瓜,你为什么要把它剖成两半?!一样的道理,你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颗西瓜,结果你剁剁剁,把西瓜剁成十二块,还说:「这一块很甜,那一块不甜。」人生就是一个境界,境界就是境界,你跟人家讲它叫娑婆世界,你认为它是苦海,那是你心中苦,你认为它是极乐,那是你心中乐,就这么简单。所以《维摩詰经》里谈到:「隨其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清净,这个世界就清净了。如果你怀疑我这个理论,我当然没有话讲。如果你完全不怀疑,接著就只有一个问题,把「顺、逆」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