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2集
简单的几个概念,你自己在那里讲口头禅,你讲:「事实上可以察觉到每个人都是双重性格。」不对,是多重性格!时间一改变,你这个人就变;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不信任的是自己。我记得十年前,刚开始就跟学生讲学佛要发菩提心,十年后还要讲,没有办法发就是没有办法发,讲到最后只好随便他啦!你们的潜意识还是认为做不到,把「不可能」跟「可能」的概念拿掉,因为这个概念会障碍你。再来,你个人的根器,你是上根利智或下根器,把这个概念拿掉,我只看你心中的佛,不看你心中的根器。你心中的根器还不是你创造的?!不然谁创造的?!所以,只要是障碍你的概念,你自己把它拿掉可以吗?把档案消除,不然你们会中毒。所以〔一切处〕,〔一切时〕,你是可以做到的。【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念念〕即「念」,〔不愚〕即「佛」,〔念念不愚〕就是「念佛」。大部分的人,以为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是,愿意突破的人,你还是要跟他讲:「所谓念佛就是要念念不愚,念念觉悟,这叫真念佛。」就看他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观念。一个人假设还想突破,你就跟他讲,假设不愿意,那这样就好了。我举个例子,是高中毕业比较有成就,还是大学毕业比较有成就?不一定!假设他只愿意读到高中,我们就鼓励他:「学历不是重点,自己清楚自己的志向才是重点。」假设他愿意读到大学,你就不可以跟他讲:「不要读那么高啦,高中就好了。」事实上佛法很简单,你只要按照父母跟孩子讲话的角度,你就很容易懂佛法;如果你是个明理的父母,就随顺孩子的想法及程度来开导他,他想学,我就让他学;他不想学,我也可以认同,支援他、鼓励他继续到社会大学去学吧!只要愿意学,只要学对,走哪一条路都可以。一样的道理,他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好,你就好好地念,你以后也是可以成就的。」他如果要从心地功夫下手:「可以,你也可以成就的。」都可以成就,这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我们跟任何人讲话,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每个人都是法师,没有人不是法师,法师不是指出家人,为人说法就叫做法师,所以,你们应该常常是你们子女、朋友的法师,你们要亦师亦友亦父母,这样你就很容易去明白这种概念。再来谈「什么叫做智慧?」就是说你不可以掉入空间和时间的陷阱,不可以因为在公司上班有薪水,就比较愿意付出,下班因为没有薪水就不愿意付出。同样的,我们常常看到「在道场一种人,回家是另一种人。」或「当志工一种人,回家又是另一种人。」,很多志工回家还跟人吵架,有时候你只要好好地看看你自己,你就会看不下去。你这个人太复杂,你这样怎么会快乐?人之所以会快乐,就是要从一而终,「对任何人我都是这种状态。」「在任何时空我依旧是如此。」你就很轻松,很单纯,不需要一天到晚「白天见人说人话,晚上见鬼就说鬼话。」是人还是鬼也不知道,所以我说真是复杂。你的觉性要生起来,家里是道场,公司是道场,道场本身也是道常所以应该念念觉悟,念念恭敬,对所有的人都尊敬。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单纯指二十四小时,它是指时间的阶段性,比如说人生有成败兴衰,那个也是时间的阶段性,你没有看到吗?你不可以说:「我身体健康时有正念,但是生病时失去了正念。」应该是:「健康时我懂佛法,我生病了依旧懂佛法。」不会「因为我病了,我开始乱了。」你乱什么?你这么害怕生病吗?就像有一个人害怕呼吸空气一样。为什么这么讲呢?呼吸空气是很正常的,生病也是很正常的,那死掉呢?更正常。你不管健康或不健康,你的心态要一样;不管得意或失意,观念要一样;你要从早上到晚上,接着从人生的每个阶段去明白,就像你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到「利见大人」,一直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你人生的阶段你都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2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