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2集
跟同学说:「麻烦一下,下课我们来种一棵树。」你去仓库拿一把锄头,就跟我讲:「师父,我已经把树种好了。」你才去拿把锄头而已,怎么能说树已经种好了?拿了锄头还要去挖土,挖了土还要种那棵树,等你树种完了,才问我,你种树的过程到底哪里需要修正?同样的,修行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有的人念了几天佛就说:「我念佛,阿弥陀佛也不来,连善财童子也不来,什么感觉都没有。」坐禅也一样,他说:「我已经坐了这么久,什么感觉都没有,我什么也没有悟到。」你这样就错了。你刚开始应该相信善知识教你的方法,如果你相信他,你应该去做一段长时间,之后,当你请教别人,别人才可以给你指点。你们一般都问我知识上的问题,问琐碎的问题,没有人问我修行的问题。第二个智慧是来自「悟」。从你早上起床的那一刹那,当你眼睛一睁开,当你的脚踩上大地,当你走路去上化妆室,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绝大部分只有两种感觉,不是今天很忙,很多事要处理;就是今天很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两种感觉都是迷。奇怪,为什么你的感觉一辈子都是这样?!不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是对人生很迷惘。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你问别人,别人也跟你一样,你就以为这样很正常。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你可不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你生命的状态?你周遭的一切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吗?佛经有个譬喻,一个开悟见性的人,看这个世界,好像看手中的一个果子那么清楚。比如说假设今天这里有三十个人,大部分人只管自己专心上课;或者可以感觉到坐你旁边的人,有没有专心在上课;能力更好的人,可以感觉到后面的人在打瞌睡。你可以感觉到身边的人到底在做什么吗?你说:「怎么有可能?」用脑袋当然没有可能,因为用脑袋,你的眼睛看不到后面,因为眼睛有很多的死角;用耳朵,又受到频率的限制;但是你用「心」,可以突破人类的感官系统,也就是六根,你可以很清楚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我现在讲的是理论,实际上你是要透过修证的,你要很清楚地知道你生命的状态,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形?你要「活在当下」得自己去体悟,你要老老实实停留在此时此刻,不要进入你的脑袋去搜寻资料,脑袋是自我意识形态,它会打妄想,会有偏见,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脑袋可以让你开悟解脱,你早就开悟解脱了,你为什么还要一再进入你的脑袋呢?你要勇敢地屏弃你的脑袋,你要很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你生命的状态就在此时此刻,你才能越看越清楚,这个你要去体悟。我记得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就拿一本出家人必备的书《华严经》的《净行品》,上面记载上化妆室要生起什么念头,下床、吃东西时要生起什么念头,那时候觉得:「怎么那么啰嗦?9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慢慢体悟到,这样才能够活在当下。我们做事通常粗心大意,不习惯活在当下,而是活在脑袋,活在习气中。举个例子,当别人骂我们时,我们就会生气,但是当你心中没有「自尊心」的概念时,你的自尊心就不会受伤害。《坛经》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现在的状态是「本来有一切物」,我们为了要保有那一切物,所以才会被伤害,可是你不明白,还拼着尘劳地去追求更多的东西,想搬进你的内在,我们没有办法体悟到「本来无一物」的状态。你没有这种状态,一定不会见性;你心中不是只有一物,而是有太多的东西。第三,〔般若〕〔智慧〕从「自性」生。你要生起智慧,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要见性。【一切处所,一切时中,】这段话请你牢记在心中,假设你时时刻刻按照这句话,你的智慧自然会开启。有去道场的同学,每个月有没有很期待来上这天的课?其他二十九天你都在做什么?我们开始来谈这个问题。什么叫〔一切处〕,〔一切时〕?就是时空,你要打破时空的概念。很多的概念大家应该都听过,应该有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2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