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1集
,但你按照这样做,见性反而更快。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滯,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这是讲法身,法身没有时空的障碍。但是我们心量不大,展现不出去。为什么心量不大?因为你把注意力摆在五蕴,摆在身心,摆在我所就是我身边所有一切的概念,所以你被绑住了。首先你要察觉到你的注意力,不要一天到晚摆在这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出自《华严经》,《坛经》里面含纳了很多大乘经的思想,〔一切〕就是法界,〔即一〕,说「心」可以,说「性」也可以,在《坛经》里面「心」、「性」有时候是分开用,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这里讲的是「本体」的意思。如果讲「心」的话,就可以套《华严经》的一句话:「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既然是「一切唯心造」,就符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归纳,〔一即一切〕这是演绎。西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演绎法,东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归纳法。我们中国人常常讲「万法归一」或「一窍通、窍窍通。」东方哲学思想的境界是很高的,为什么印度的佛法流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一拍即合,而且它可以直接接续大乘呢?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儒道的思想,这就是基础,偏向小乘的底,所以佛法一进来马上就接轨。如果你没有读过《杂阿含经》,但有儒道的思想,也可以接得上,你要从头去读更好。但每个人条件不一样,果报不一样,时间分配也不一样,还是好好地认清自己,以我现在的条件应该怎么修?你看清楚了当下你就能安身立命,好好做自己。【去来自由,心体无滯,即是般若。】智慧就是没有障碍。你心中常常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不知进退,觉得有遗憾这都是你的障碍。你在遗憾什么?你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吗?你觉得太慢学佛了吗?不会,慢慢学,只要有开始,永远不嫌迟。【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般若不是从外面来,从外面来的叫知识,叫经验,所以你不要会错意。既然从自性生,所以才叫真如自性。【一真一切真。】如果你的心已经见到真如本性,见性就成佛。你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不是只有你们是佛,连这个茶杯也是佛;但这是果地上的境界,事实上,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是说说而已。你说要「礼敬诸佛」,但事实上你没有办法恭敬的对待任何一个人,因为你还没有见性,你的心不清净,你看到別人也就有问题。你是什么心,就呈现怎么样的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投射。怎么修到〔一真一切真〕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真的懂念佛,念佛就是心中有佛;既然心中有佛,看到別人就是佛,就叫念佛,这比一般念佛层次高,这是最究竟的;当我念观世音菩萨,我看你是观世音菩萨,当我念阿弥陀佛,我看你是阿弥陀佛,这叫做真念佛。我们一般人只能够加紧做功课,念几句算几句,所以你生命的品质会被你自己搞砸。念就是始觉,佛就是本觉;以始觉来念本觉,以达到究竟觉,这个是理论。再讲简单一点的,念就是心念,佛就是觉悟,念佛就是「念念觉悟」。接著再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我心中有佛,心中才有眾生。「念念觉悟」跟智慧相应,「心中有眾生」跟慈悲相应,学佛在学智慧跟慈悲,这样子学佛,你就都具足了,妙不可言。一般人念佛你让他继续念,但是你要让他的观念更圆满,这样的念佛才不只是口头上的念,因为口头上的念你一定会中断。【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2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