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1集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真空生妙有。前面六祖大师说自性像虚空,这是譬喻,你不可以说自性就是虚空,自性是有觉知,而虚空没有觉知。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含藏一切万物,才能容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流、花草树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须弥山自性因为空,所以才能生一切法,不论是有情、无情都能生,六祖大师用这些来譬喻「自性的妙有」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世人性空,亦復如是。】为什么你的自性生不起智慧来?因为你不能与空相应,不是顽空就是断灭,这都没有办法真正开启你的般若。你以为念佛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其实你应该说「念佛是为了见性。」你在坐禪、修四念处,都是为了见性,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透过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见性,有这种概念,你才会尊重任何一个法门;你不可以讲哪一个法门会比较快,禪、净说易两者皆易,说难两者皆难。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前面说「自性本空」、「不要执著空」,再说一切万法都在人的自性当中,我们的「自性真空」无量无边,妙用无穷,因为〔大〕,所以〔能含万法〕,因为它能生一切,这是它的作用。【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这是讲修行的方法。《坛经》里面常常喜欢用善与恶,这不是单纯讲善恶,而是用这两个字来代表所有相对的概念,你不能取一边,或捨一边,那是落两边,所以要不取不捨。为什么可以〔不取不捨〕?从外面的角度来讲,遇到一切的境界都是「诸法毕竟空寂」,有什么好取捨的?!看到自性本空,有什么好执著的?8一切法毕竟空」,就把所有的概念全部讲完了。六祖大师就是把重点摆在「悟」,你不悟,拼命地修,是很累的。但是要怎么悟?你要多思维,深入的思维,只要善用你的思维,小者可以马上解决你的痛苦,大者可以让你成佛。比如说等一下下课后,上了车,忽然觉得今天的课完全听不懂,便產生一种失落感,这时候就要去思维,失落感怎么生起的?所以「闻、思、修」的「思」是很重要的关键,很多人就掉入两边,喜欢上课、喜欢看书叫做「闻」,不然就是一个劲地修,没有透过「思」来整理「解」和「行」,两者没有办法串联起来,所以產生偏执。【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口念般若、不识般若,遇到一切的境界就有娶有捨、有染著。[智者心行]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够不娶不捨、不染。【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我们有迷惑的人只管静坐而不去思维,没办法开悟。能够在静坐中自我省思,才会有所体悟,就会超越〔空心静坐〕的境界。很多人以为〔空心静坐〕是对的,这跟每个人学佛的因缘有关係,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宗教思想不太正確的家庭,你要改就很困难;或者出社会接触一个宗教,要去接受第二个宗教就很困难,你跳不出来。你学佛法学很久没有办法度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人性,每个人都有苦,从苦的角度跟他谈,学习如何帮助別人,让他帮助自己离苦得乐,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学起来,你马上可以去救很多人。学这个跟见性没有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