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7集
,看执着在哪里,要从哪里切入,才会有用。世间人要让他厘清方向,不然他没有办法进步,他们共同的毛病是喜欢这个也喜欢那个,左右为难不知道怎么办?选择的过程充满痛苦和烦恼。你今天修行,要清楚你的法门,适合了就从一而终,任何人跟你讲,你都不要改变你的法门,你要改变的是你的观念,不是你的法门。「解」就是解门,你的知见尽量打开,无限地打开,有能力读一本、十本、一百本,解要广;「行」呢?行门要一门深入,这样修一百分。一般的师父很慈悲,不敢这样跟你讲,他只说你要一门深入,比如你学净土,他说你好好读净土三经或五经就好了,因为初学者要广解,会有压力。古代的高僧大德广解不是只有佛经,四书、五经,儒、道,学问都很深。你们读佛经有没有被感动过?有的是读完一本经典被感动,有的是读一品,有的是读一段被感动,有的是读每一个字都被感动。《心经》每个人都看过,看得太熟悉了,反而没有感觉。《金刚经》亦然,诵一遍没有诵错,但是边诵边打妄想,因为你已经把它记在心中,只是机械性的读诵。所以我建议各位看一个字才念一个字,这叫如实,一个字一个字读,进入思维的状态。比如说「观」,到底谁在观?到底你观什么?到底你用什么观?一直思维下去。比如说「自」,如果单独说一个「自」,说不定那个人就是你,你是谁?谁是你?过去你是谁?未来你又是谁?现在你是个凡夫也好,以后是菩萨也好,你到底是谁?「在」:从自在两个字来讲,你自在了吗?要怎么才能自在?为什么你不能自在?为什么观自在菩萨自在?那你到底在不在?我意思是说,你在念的时候是直接被经文感动,而没有思维。你这样是思维,如果你读经典,这样一直读,能够读到心坎里面,好像说到底有没有人曾经被你疼入心里?但是疼入心里是情执,而你把经典放在你心中,这不是情执,也不是法执,它是一种感动,这样子你念《开经偈》才会被它感动。你用这种方式读诵经典,每一天,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感动。你不要只看重点的那些句子,每一句都要好好地看,因为「法无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