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4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4集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需要六祖大师念咒吗?开悟的人,德高鬼神钦,护法龙天自然会来护持衣钵,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是惠明看到衣钵要去拿,可能当下生起惭愧心,觉得应该是为求法而来,不应该强夺衣钵,以至于拿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行者〕是尊称,真的是个修行人才称行者。〔作礼〕是求法的态度,有真诚的心才能表现出恭敬的行为。有时候我们问法就是太草率,这样对你不好,你得不到什么,因为是你的心出了问题。【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万缘放下〔诸缘〕是心识所攀缘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色相,如果你没有〔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你根本没有办法修行。修行的意思就是让你不要胡思乱想,你时时刻刻都在胡思乱想,却在胡思乱想中拜佛、念佛、抄经、做志工等等。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清净,心如果不清净,怎么会快乐?无论你跟哪个师父学,学哪个法门,一切法门离不开净心,六祖大师是教你心开悟解之后,念佛的依旧念佛,诵经的依旧诵经,市农工商任你做,接着你要去展现你自己,生活中一切都是修行,所以禅师睡觉、吃饭都是修行。很多人打坐,你觉得他在修什么?如果是坐在蒲团上休息,那不如躺着睡觉好了。禅宗?你有没有看到有人坐在蒲团上念阿弥陀佛?你不要看到一个人在打坐,就以为他在学禅,禅不是一种形式。你如果在念佛,就是在念佛,你要很清楚,你要很如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在,让自己安定下来,知道人生何去何从,才能离苦得乐。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任何法门都没有问题,只是你自己不会修,你首先应该止息妄想,〔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虽然是出自《六祖坛经》但修净土的也经常在讲:「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六祖大师没有说他属于禅宗,这样讲太狭隘了。谈修行首先要摆对重点,古来禅师去参访别人都不问怎么修,而是直接问他那颗心,如何了解他自己,所以六祖大师在无相偈上说:「唯传见性法」,他只要你见性,其余的他不讲,只有开悟见性的人才是有正见的人,「八正道」一开始跟你讲正见、正思维,然后再讲身口意怎么修,懂了才能够谈修,你不清楚时重点不是要修,而是去弄清楚,你清楚了自然会做到,你不清楚先不要做。息妄六祖讲「唯传见性法」如何开悟见性?首先要止息妄想。怎么止息妄想?先思考为什么会生妄念?如果你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在,心理学上说潜意识,唯识里面叫第八识,你潜意识里有一股力量,就是欲望的力量,简称欲求;也就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你这一生到底想要怎样?你这一辈子到底要什么?」这个欲求就是根本的核心。你可以观察你身边的人,比如父母、亲戚,旁观者清,你看到他们操心个没完没了,真是累!你看别人是不是很清楚?这个在《六祖坛经》里就是两个字「尘劳」,你要问自己的内在,到底欲求什么?你只要愿意去思维,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楚。例如,过去你一直都以为你为家庭、为公司、为社会在打拼,真的吗?其实你是在欺骗你自己,说好听是你为别人好,难听叫做你想掌控别人;说好听是关心别人,难听叫做执着别人;说好听是服务社会,难听叫做为你自己的名和利。事实上你所做所为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但你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世间每一个人都想追求快乐,但是偏偏得到的都是痛苦;纵使你得到快乐,这快乐也不长久,失去了更苦。除了物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