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4集
死水吗?我干嘛这么拼呢?!那你就掉入人生没有意义的那一端了。就是因为无常,凡夫可以变成圣贤,烦恼、痛苦会消失,你才可以由迷转悟。所以除了〔应无所壮还要〔生其心〕,生什么心?生智慧的心,再来生起慈悲的心,生起清净的心。如果这几个概念还听不懂,请你在〔应无所壮旁边写「不执着」,在〔而生其心〕旁边写「认真做」,合起来叫做「认真做,不执着」。这个「认真做,不执着」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应无所壮,你知道不应该执着,所以你「不执有」,〔而生其心〕就是「不落空」,所以该承担你就要承担,拿得起一定放得下,放得下一定拿得起,这叫做「中道」,离两边也不执中间。你不要小看这句话,六祖大师一闻《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证明这句话很深。你要好好的体悟,如果只会诵,没有善用其心,你怎么可能会悟?至于这句话怎么应用到生活中?明天去公司上班,当老板的请扮演好你的角色,当员工的,当干部的,扮演好你的角色,把你的角色扮好,就叫做〔生其心〕;你不需要抱怨,也不要觉得委曲,这样就叫做〔无所壮。时时按照这个样子来面对任何人、事、物,从此你的人生态度就不一样了!〔心即开悟〕,至于六祖大师是不是开悟了?如果是,为什么还要去找五祖,之后才再开悟?这是你要去探讨、思考的问题。首先要知道〔悟〕有分「小悟」、「中悟」、「大悟」、「大彻大悟」的不同。至于什么叫〔悟〕?灵光乍现!比如说我们从没有看到过太阳,忽然之间你见到一道曙光,这就是〔悟〕!但是你还没有见到完整的太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四果、菩萨等层次浅深的不同。第三种说法,以顿教的角度来看,悟了就是悟了,质一样,但量不一样。为什么?道理一样,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量展现会不一样。比如阿罗汉与菩萨的悟是一样的,只是阿罗汉的悟心量小,菩萨的心量大。再来,一种叫「开悟」,一种叫「证悟」。什么叫开悟?例如我以前不知道澄清湖怎么走,现在我知道了叫开悟;如果我已经走到了,就叫证悟。开悟了,接着就要修啦!所以叫做「悟后起修」。至于六祖为什么一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相信六祖早就在探讨人生的问题。我们一般人心不稳定,想事情是胡思乱想、跳来跳去,所以不能深入的思考。比如说思考「我是谁?」你要一辈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答案出现,这叫思维。所以禅宗才会有参话头,针对一个话头,或一个公案,或一个话题,一辈子都在思考。所以六祖大师一定在这里下过很大的功夫,不断的在酝酿,直到时机成熟,自然它就会开花结果。(待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