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3集悟法传衣第一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前人走过的路是最好的捷径,学佛的人要多看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悟法是六祖的心路历程,传衣就是五祖之传法。【时,大师至宝林。】〔时〕是时机。什么叫做时机成熟?就是由各种因素条件所聚集而形成的。如一般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或是说:「人、事、时、地、物」,这些要素都具足才能成就一件事情。就像一棵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阳光、水分、肥料等;如同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毅力、勇气、智慧、专业和人际等关系;一场法会的促成,也必须有说者、听者、场地等因缘。因此,世间的一切皆不离因缘,所以佛经的开头,常用「一时」,这里简称「时」。我们平常生活得很粗糙,对于因缘好像知道,但实际上不了解。不要把知道当成了解。譬如,你知道这是白板,但却不了解白板由哪几项材料所制造的。再说,你知道我是男人,但你了解人是怎样来的吗?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却往往误认为懂。不要没有「悟」道,反而「误」了自己。所以谈到这个「时」,是很复杂的,它是多少条件因素才形成的。「一」就是形成它的意思,所以叫一时。如果你明白这个概念,面对人生所有的问题,你是可以了解其原由的;当你知道了问题,便可以找到答案的。因为,答案就在问题中。〔大师〕,是对六祖的尊称。讲经说法者,我们称之为法师;持戒严谨者,称之为律师;禅参悟道者,称之为禅师;与佛无异者,称之为大师。六祖惠能,大彻大悟,悟无上菩提,与佛无异,所以世人尊称为大师。【韶州韦刺史名璩,】是请法者。【与官僚入山,】到南华山。【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投胎来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了告诉我们众生皆有佛性。接下来,佛的传承也都是因为这件事而说法的。〔开〕:请开启你的智慧,请开启你的心门,请打开你的心量。我们却只会关,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开,请六祖为我们开示。〔缘〕:我们不明白从古自今以来众生皆具佛性,不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不生不灭。〔开缘〕:总为这一大事因缘而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整本《六祖坛经》是在讲这个主题。〔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法〕是解脱的方法。我们今天来这边也是希望我们能开启大智慧。我们现在只能说自己聪明,说小孩子聪明是一种赞美,说大人聪明是一种讽刺,聪明的人不快乐,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看到你太聪明,人家会远离你。聪明就是还有那个样子,让人家一看就知道。各位,不要这个样子,因为聪明的人想太多,一定会带来烦恼。有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自我折磨,也不会折磨别人,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先去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开悟的人叫阿罗汉,但是他不愿意付出,只能独善其身,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众生难度。有大智慧就不一样,我们所讲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有智慧的人一定也很慈悲,你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切入。单谈智慧还不圆满,比较偏空,他不愿意去产生空的妙用。因为学这么多,除了要帮助自己,就是帮助别人。纵使你是一个开悟的人,隐居中山,表面上好像很了不起,但是,久了之后,想一想你来这个世界做什么?没有意义嘛,对人类根本没有贡献嘛!佛的意思很清楚:假设你有痛苦,去找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师,首先就是要解决你的痛苦,当你的痛苦解决了就叫离苦得乐,这个阶段就叫做阿罗汉。当我帮你解决了痛苦之后,我会再跟你讲:事实上除了你有痛苦,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你应该帮助每个人去解决他们的痛苦,这就是菩萨道。佛只有一个意思,叫你去帮助别人,这个概念就叫做正确的人生观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