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四十集
了是功德圆满,事情失败了,这个功德就不圆满」,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因为事是要牵涉到许多的因缘,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有几种条件不具足,在事上就会有障碍,就会有困难;在佛法讲是众生的福德因缘不一样。何以西方极乐世界因缘那么殊胜,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今天这样痛苦?我们见到世界上到处都有许多的灾难。所以,我们要记取古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尽心尽力为社会、为众生谋幸福而不计成败,更不可以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样去做事情,做得再多,心是安闲恬静的,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心是虚,惟虚才能容一切法,才能做到澹泊。这叫一相,自己的心与外面一切相融成一体,正是道家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境界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行是修行,也就是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佛法将它归纳为三类:身、口、意;或者归纳为行、注坐、卧四种。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于一切处」,也就是一切顺逆境界里,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四威仪,要学「纯一直心,不动道彻,这是讲修「一行三昧」;修成之后,这是成就了真实的净土。我们一定要从「真诚」下手,无论待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用真心、诚心。「真」与「诚」就是纯一直心,就是不动道场,就是真正的净土。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以诚敬待人,可是别人不以真诚待我,我们不是吃亏了吗?」这个念头是错误的。真诚是纯一直心、不动道场,是修的真净土,真实清净。别人不修是他的事,我们自己修,就必定要这样做,在道学上才有入处。否则,名义上是学道,实际上我们的心行与道早就相违背。所以,一个学道之人,在在处处以纯一真心待人接物,这是修一行三昧的下手处。【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六祖说:「如果我们具足这两种三昧,就好像地有种子,当然能含藏长养,成熟果实」。「一相」、「一行」这两种三昧,在大乘佛法上就是成佛作祖的种子。我们自己要想成佛,对于这种修行的方法、原理原则,千万不可以疏忽。六祖告诫我们,千万不要观静、不要空心,这是一种外道的修学方法。观静与空心是修无想定,心里什么都不想,以为这是清净,这是错误的。心本来清净,无可取舍;你要是取静、取空,这是错误的。这一番开示,对我们修行人来说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四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