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四十集
六祖坛经(第四十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40◎付嘱流通第十【师于太极元年壬子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命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荆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不动神情。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馀者不得。数年在山。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六祖大师在太极元年七月,命他的门人到新州(其出生地)国恩寺去建塔。塔是藏骨灰的地方。第二年,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夏天,塔造好了。这一年的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弟子们,说:「我在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六祖在他要走的一年前,就叫学生准备藏骨灰的塔,但是,明确的宣布是在自己往生前一个月。他是八月初三圆寂的。徒众当然没有像大师这么自在,免不了有人情世故,于是有许多人心里都很悲伤。六祖说:「你们悲泣,是为谁担忧?若是为我担忧,忧虑我走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你就错了,我晓得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我何必预先告诉你们大家?」于是,六祖为大众说八首偈,说明「真假动静」。「你们如果能诵取这八首偈,就与我的意思完全一样,与我同志。依照这个偈子去修行,决定不失宗旨。」【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第一首偈:『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说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一切无有真实。这个意思,佛在三千年前在一切经论里都说得很清楚。现今的科学家也证实宇宙之间没有永恒的存在,与佛经所说的意思是一样。但是,科学家还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永恒的东西;这个东西在佛法有,称为「真如本性」,这是永恒的。可是要想见性,一定要离妄。第二首偈:『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教我们离妄才能证得真性,真性是永恒的。第三首偈:『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这是点破坐禅。六祖绝不同意长坐不卧,若把这个当作禅,这就错了。「若修不动行」,不动就是「长坐不卧」,「同无情不动」,无情就是木头、石头,与木石没有两样。第四首偈:『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如何才是禅宗讲的不动?真正的不动,决不是长坐,而是「动上有不动」;换句话说,动静一如,这才是禅宗所说的真正的不动。特别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完全显示出真实的不动。第五首偈:『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意思是说,能善分别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在事上、在外境上,一切自在一如,而内心绝不随境界动摇,这才是真正的不动。古德说:「在大的愤怒之下,或者恐惧、忧患、好乐而能不动心,这才是真实的不动」;又说:「修道的人,动心是最可耻的。」外境不值得我们去追逐,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以上这五首偈,都是说明如何去修心,修真正的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