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三十七集
六祖坛经(第三七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37【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薛简问:「如何是大乘见解?」大乘见解是指大乘法,尤其是指一乘佛法。六祖说:「明与无明」,明是光明,无明就是暗,「凡夫见解是两桩事,明不是暗,暗不是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我们要注意「性」字。智是具有智慧的人,所谓上智大根性的人,他晓得明暗之相是有二,相不同,可是明暗之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说是不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就是真如本性。《仁王经》云:「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实性就是哲学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我们迷惑了实性,被称为凡夫,虽然我们在凡夫位,我们的真如实性并没有减少;纵然是在诸佛如来的地位上,真如实性也没有增加。《大乘起信论》云:「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六祖说:「住烦恼位上,实性它不乱。像佛与大菩萨住在禅定之中,真如实性也不显得特别的寂静。」从这些形容的语句中,我们要细心体会实性的样子。经上讲,实性是「不断不常」,《楞伽经》云「非断非常」,它不是断灭相,也不能说是常住相。它「不来不去」,无来无去,不来不去就超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它「不在内外,亦不在中间」,如《楞严经》里的七处徵心,俱不可得,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它是「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实在没有法子形容,称它作如如。「常住不迁」,不迁就是永远没有改变,永远就是这个样子,《楞严经》云:「众生迷惑颠倒,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无二之性,就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此地所讲的实性。这个实性,名之为道。你不是要问「道」吗?这个就叫做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薛简问:「祖师所说的不生不灭,何异于外道?」印度六师外道也讲「神我不灭」,「神我」就是世俗所讲的灵魂。印度一些宗教家们也有相当的定功,他知道我们的身是有生有灭,他看到六道轮回,见到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舍身受身,所以他知道身是无常的,身是生灭的。到六道里投胎,舍身、受身的那个主人,中国人讲的灵魂,佛法讲的神识,好像是不生不灭,于是就错认这个神识是不生不灭。佛法告诉我们:神识不是真的,是虚妄的。这在唯识说得特别详细。佛法,它是要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实相,彻底的了解,认识清楚,所以不同于外道。要认识清楚,必定要亲证,绝对不是记闻之学。别人这么说,我们就相信,这在佛法里是讲不通。佛法是必须要自己证得这个境界,才算是真实。自己没有证得,释迦牟尼佛为我讲的,阿弥陀佛为我讲的,也不能代表就是自己的境界,这是佛法与一切宗教、一切世间学说不同之所在。薛简误会了,认为这是外道的思想。在《楞严经》中,阿难尊者当年亲听释迦佛所说,也免不了有许多误会,其中不少处所认为佛所讲与外道所说很接近。当然,佛所讲的决不是外道所说的。可是自己有疑,一定要请教,要请老师为我们断疑生信。【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六祖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这几句话答得很妙,实在是高明。外道的概念,还是脱不了相对的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论。它讲的「不生不灭」,生灭是两端,它是将灭来止生,以生来显灭;换句话说,它是生灭法,它是有生有灭。既然是有生有灭,是属于相对的,相对就是错误。它说的灭,灭还是不灭,它所说的生,也不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