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二十六集
是非常繁杂的学问,可是在大师口里是既简单又明了,真正是难得!第一首偈:「大圆镜智性清净」,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时,这个时候是自性清净;相宗讲的大圆镜智,就是性宗说的自性清净。我们在性宗经典,对于「自性清净心」,我们见到的太多。何谓「自性清净」?慧海禅师解释:「心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湛然」是形容词,就好像水,水到非常清洁的时候,一尘不染、清净,从水面能清清楚楚看到水底,这叫做湛而寂。「圆」是圆满没有欠缺,「明」是光明,就是一切明了而如如不动。「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八字,是佛法修心重要的原则,这是修自性清净心,亦是修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心无补,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末那识的性质是执着,所谓人我执与法我执。只要有这两种执着,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有病,因为「我」确实是了不可得。我相,是第七末那识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一分,所现的一个假相。在唯识讲「中间相分两头生」,这是真带质境,所以它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可是众生迷执之后,这个迷执很不容易打破,于是他有四大烦恼常相随,就是我贪、我痴、我见、我慢,这些确实是心里的大玻只要把我执打破,能破人我执、破法我执,第七识就转成平等性,也就是转成无漏。这个时候,他能与一切众生平等,以大慈悲心随顺一切众生。在佛法修学中,「前五识与第八识是果地上转,第六识与第七识是因地上转」。因此,我们对于六、七识的境界相要特别深刻去研究了解。在做功夫的时候,最好是能把「我」,我相要扩大,这在修学方面来讲是一种方便法门,而且非常的巧妙。因为一般人的「我」实在太小,只顾自己,起心动念都会想到这桩事与我自己有没有好处,有没有利益?这个「我」就太小了。对修行人来讲,首先要把「我」放大一层,放大到我一家,这个我相就比执着个人要大得多。我们起心动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到与我整个一家有没有利益,有没有好处,这就是把小我化成一个家,这个「我」就比较大了。从这里更能推广,推广到家族、邻里,推广到社会、国家,这个我相比小我就大得多。这样还不平等,为什么?我们以一个国家为「我」,对于其他的国家还是不平等。譬如,我起心动念要想做事情,与我们自己国家有没有利益?有利益;对别的国家有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只要是与自己国家有利益,对别的国家没有利益,这桩事情我们也可以做,这个「我」虽然说大,还是不平等。佛法讲到平等,必须把我相放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以现代话说,不但对我们整个地球的一切众生,要以平等心去对待,要把他看成是自己的一体,同时更要看到外太空、他方世界也是我们自己平等心中所现之物。这样逐渐放大,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方法,我执不必破,自然就化掉、就化解。比起小乘人破我执、破法执,方法实在是巧妙得太多。第六识清净了,所有一切心所统统都清净;第六识若是不清净、不平等,连带所有心理行为全都是染污,全都是不清净。所以这个关系非常之大。「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是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分别,如果它分别一切法而不执着,没有妄念,能在分别中得到自在,这就是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同圆镜」,这是讲前五识。「成」是成就,「作」就是成办一切的事用,前五识转成智之后,都叫做成所作。成所作为何同大圆镜智?因为它是果地上转。成所作智正是根本智之后的后得智;大圆镜智是根本智,成所作智是后得智。第二首:「五八六七果因转」,这是讲转识的次第,前五识、第八识是果地上转,我们最着重的就是第六识、第七识,因为它是在因地上转。简单的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转识成智的最初方便。「但用名言无实性」,我们不要被经的言语文字所转,你懂得这个名词,要离开这个名字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二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