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二十三集
一切万法之理体,正是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念不生即心」,这个「心」是从本体讲的,它没有念,无念。「后念不灭即佛」,「佛」是印度话,中国意思是「觉」。后念不灭要着重在「后念」,体虽然是无念,用是无不念,这是说明觉知本体实实在在是清净湛然,可是应用自在,它是活活泼泼,不是一个死东西;这一句是讲用。我们合起来讲,就是常说的「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此地对这四字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备注。什么「不生」?前念不生,这是我们真心本体;什么「不灭」?后念不灭,这是我们真心的大用。这是解释什么叫心、什么叫佛,即心即佛。后面还有两句,重复解释这句话。六祖说:「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这两句比前面两句的意思稍浅一点。虽然是浅,依旧有很深的深度。经论上常讲「一切唯心造」、「心生则法生」,这是讲「成一切相」。一切相就是一切万象,我们所讲的宇宙人生。这一切现象从什么地方来的?是心变现的,是心所造的,是心所生的。在性宗的经典、相宗的经典,都说得非常详细。这句话是说心体上的作用;我们通常讲,也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说明,这句话是体之用。所以,成一切相,是真心的作用。「离一切相即佛」,换句话说,离一切相是佛之用。佛就是觉,是觉之用。顿息诸缘,于一切法中无分别、无妄想,这就是觉之用。六祖答复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这四句。这四句是略说,若要具体说明即心即佛,说之不尽!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论,统统是即心即佛;历代祖师、一切大善知识,所作所说的也是即心即佛。可见,「具说无竟这是一句真实话。六祖在此地有两首偈颂,这两首偈颂就是大师对他的开示,也就是进一步教导他修学即心即佛。第一首颂:『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净』。「即心名慧,即佛乃定」,这两句是说定慧一体、心佛不二,我们要从此处去体会。「即心」也可以叫定,「即佛」也可以叫慧。此地所讲的体与用,是可以交互,定为慧之体,慧为定之用;反过来,慧为定之体,定为慧之用。所以,定慧本来是一体,才可以互为体用,才真正了解心佛不二。如果是二,就不能互为体用;凡是能互为体用,一定是一体,不是二体。「定慧等等,意中清净」。「等等」,有的本子是「等持」;「等持」这个意思也很好,「等等」也能讲得通,定等于慧,慧等于定。「意中清净」,这句是说受用。这两句是说明「本无一物」,「了了见性」。到自己定慧等持、意中清净,这时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即心即佛的境界。这首偈十六字,把「即心即佛」说得一清二楚,实在是难得。第二首偈:『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这是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悟此法门,由汝习性」,这两句是指示我们入处。我们从什么地方入?究竟如何修法才能明心见性?六祖在此指导我们一个活活泼泼的门路:由我们自己的习性。假如不从我们的习性、不由我们的习性,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何必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众生习性不一样,所以随众生习性不同开种种方便法门,这才可以入道。这句话是活语,不是死句。「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前面这句是体用一如,后面这句是教我们定慧双修。定,是心无乱;慧,是无痴。无乱就是定,无痴就是慧。我们学佛,首先要断三毒烦恼,三毒烦恼是贪瞋痴。我们心中有贪、有瞋,定就没有了;有痴,慧就没有了。「双修是正」就是要离贪瞋痴。法海禅师听了这话,非常欢喜,立刻就悟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二十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