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十集
六祖坛经(第十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10【善知识。内外不祝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于内外境界毫不住着,生死往来皆得自由自在,能于一切境缘不起一念分别执着,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如幻如化,知烦恼和菩提原无二性,生死和涅槃本来一如,真能入得不二法门,自然得证事事无碍。能以此标准修正我们身心思想行为,就与般若经所讲的无有差别。这一段是六祖告诉我们与般若相应的修法。【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善知识!一切佛经文字,大乘或小乘,共有十二种体裁所写成的经典,佛经称之为十二部经。佛经教法都是因人建立,其宗旨是在教人顿悟自性。这一切经论文字,是佛随众生根性不同而施设。因为众生的智慧性,佛法的教学才能建立。若无世间人,一切万法就本自不有。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很显浅,实际上里面包含无量的义理。由此可知,大乘经论说「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就是世间人,故说一切法本自人兴,都是从人而兴起。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换句话说,经书是因缘生法,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人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人何以会有愚智不同?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切众生心性智慧无不平等。既然平等,为何还有差别?这里的差别,就是众生对于平等的事理迷的浅深不同;迷得深显得愚痴,迷得浅,显得有智慧。「智者」是破迷开悟之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闻法之后彻底觉悟,与智人无别。这几句话意思是说:迷了则是凡夫,悟了就是佛;凡夫闻佛说法,悟了以后与佛无二。【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这几句说得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建立我们的信心。生佛原来不二,众生就是不悟的佛,佛就是觉悟的众生。所以,只要一念觉悟,众生原本是佛。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尽在自心。所以,大师教我们要从自心中去顿见真如本性。「真」,就是真实,显示它决定不是虚妄的;「如」,是永远没有改变,这是如。「真如」是一切法常如其性,所谓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不二,是名一如,亦名真如。《大乘止观》云: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称作真如、佛性、法身,《楞严经》称如来藏,《华严经》称一真法界,又称为法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桩事而有种种不同的名词。佛说出这么多名词,无非教我们不执着而已;只要我们不执着,才能证得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这句经文含的意思非常丰富。佛法讲「我」,有「真我」、「假我」。几时我们达到真假不二,才是见性的境界。自性清净就是自性清净心,这是我们本有的真心。自性清净是指离一切虚妄染着,这个心才是我们的本元自性清净真心。假如你认得自心,见性了,这就是成佛,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必须晓得:「真心没有相,不来不去。生的时候,性亦不来;死的时候,性亦不去。所谓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这就是出世之人」。这几句话可能不太容易懂,我用比喻来给诸位解释。何以说这个性不来不去?在现今科学昌明的时代,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要比过去方便得多。譬如,我们看电影或者看电视,电影、电视的画面,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人有来有去、有生有灭。那个来去生灭诸位很容易觉察得到,那是妄相,而荧幕决定不随妄相来去生灭。我们的真如本性就像荧幕一样,一切妄相就如荧幕里的现象一样。诸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