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六集
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的法樱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虽登佛地,绝无佛地想。上来诸师种种开示,都是指引我们悟入心性的秘诀。只要善于用心,不怕不能悟入。【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惠明悟了以后,再问道:「从上代祖师以来,所传授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其他密意吗?」六祖说:「对你说,就不是密意。你若依无住清净心返照,密意就在你面前。」惠明说:「惠明虽然是在黄梅五祖会中,实未曾省悟到自己本来面目。今日承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行者就是我惠明的师父。」六祖说:「你如果这样,我和你同师黄梅五祖,好好的自己护持吧9惠明又问:「惠明今后要向什么地方去?」六祖指示他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惠明于是礼辞六祖。在这一段谈话中,惠明问:「祖祖相传,还有密意否?」六祖直指,「返照自性,密在汝边」。此密非是秘密,而是深秘,唯返观者才能亲自见得,否则说亦不懂,因为此事非思议所及也。亲证得后,必须善自护持,像六祖一样,等待机缘成熟,利乐人天,普度众生。【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回到山林之下,遇到追逐六祖的那些同伴,他告诉大众说:「这一条路我已经走过,没有见到惠能的踪迹,我们还是向别的方向赶快去追吧9大众听了以后,都以为然。惠明于是独自前往庐山布水台,经三年,终于在袁州蒙山定居,弘化一方。【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六祖后来到了曲江曹溪,又被恶人追寻到了。于是,就在四会县处,避难于猎人队里隐藏,这样经过十五年。在此期间,他也常为猎人们随机说法。猎人常叫六祖看守围捕禽兽的网,而六祖每当看到禽兽落入网中,就将它们统统放生。每当吃饭时,六祖总是将蔬菜寄煮在猎人肉锅之中。有人就问他何必如此,六祖说:「但吃肉边菜。」六祖在得法之后,遭遇难以想像的困境,经历十五年长时间隐藏流浪,善自护念,防人加害,等待时节机缘成熟,弘法利生,大振宗风,影响千馀年,不负佛祖的期望,真正是为后世佛弟子们最好的榜样。此十馀年的确是六祖真参密印的时代,正如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般若波罗蜜圆融应用于日用平常事理,的确是证得性相一如、平等不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效法的。佛家修行,乃指修正行为。修正的标准也因修学程度而有不同,其最初入门标准就是戒律。戒律乃行持的规范,也是基本的标准。戒律中严持不杀生,许食三净肉。唯有中国佛教提倡不食众生肉,目的是培养大慈悲心,是真正懂得卫生、卫性(保卫善良的性情)、卫心(慈悲心)的养生之道。六祖因环境不许可,吃肉边菜实在是不得已之事。下面一段是讲六祖大师的弘护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