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三集
。这是学行圆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必于法喜充满,始得见道;于一一法生无量喜悦,充满尽法界时,是为菩萨初入欢喜地的境界。反观我辈,于一一法中迷惑颠倒,生无边尘劳烦恼,岂不愧对佛祖?这又是怎么回事,何以落得如此模样?参!六祖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两句话更不容易体会。自心常生智慧,是慧圆满;无住生心,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是福圆满。慧圆满是理事无碍,福圆满是事事无碍,他已经具足菩萨学行。如是境界,我们在佛祖、孔子、颜回生活言行中,得到消息、得到证明;方东美先生说「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也正是佛陀教学的宗旨,真正的离苦得乐。现在的问题,要如何才能证得「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我们也藉禅宗的一句话说:参!【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经八月馀。】惠能大师于是接受五祖的教诫,退到后院槽厂。有一位行者│在寺院带发修行叫做行者,分派惠能一份破柴、踏碓舂米的工作,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向下经文是五祖传法。【祖一日见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有一天五祖到后院,见到惠能,告诉他说:「我想你的见地可用,唯恐有坏人对你不利,所以不与你多说,知道吗?」六祖出生在盛唐,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佛门中就存有嫉贤妒能,障碍阻挠正法的弘传。不仅于此,佛氏内有六群比丘、提婆达多等为佛障缘;外有恶王、外道时加阻挠,可见正法的弘扬、承传必有其时节因缘,尤其善巧方便。若云一切顺利而无逆缘,不可能也!须知大觉至善,顺逆皆方便,原是不二法门。孔门教学亦有类似境缘。我们应该深省,忍辱、恒顺、随喜,完成自己的修学、弘传、继往开来神圣使命,才是真佛弟子。佛氏盛唐尚有恶人,何况末法今时?逆境、障难乃意中之事。能大师是一位大觉大悟者,岂会不知?他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用意,不敢在法堂前行走,避免大众生疑。」六祖大师初见五祖仅三番问对,说话不多。八个多月并未见面,至此相见,道出「汝之见地可用」,「见地」指入佛知见,「可用」是说一真法界的真实受用。于此可见他们之间神交默契,心心相应,言语之间具足无尽法味。亦信此经不属文字,乃祖意佛心也。【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有一天,五祖将他的学生徒众全召集来,说:「我对你们讲,世人生死事大。」这是大苦,奈何觉悟此事者不多。佛经说此事最为明了,凡夫上至四空天,下至阿鼻地狱,虽然苦乐享受不同,总不免生死轮回、流转六道。人生尤为苦短,古人说,「出息难期入息,今朝不保来朝」,「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常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能夸会,毕竟非实」。是又何苦广造罪业,总落得世世酬偿、冤冤相报无有尽期。是以真正觉悟此事者,无不急求出离,是为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晓得修福」。莲池大师说:「今生持戒修福的出家人,如果未能达到明心见性,念佛求生净土的信愿微弱,这种人来世多投生在富贵人家,亦必然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当时有一位老僧,听了此言,不以为然!莲池大师说:「不要讲来生,眼前我曾经见到一个出家人,他在北峰山阴结茅篷清修。十年之后,由于信徒日多且敬仰道德,为他另建道场,请他迁往那里去当住持,于是渐渐染了习俗,以致堕落,往年十载清修功德到现在都失掉了。现世尚且如此,何况来生?」老僧问:「这个人是谁?」莲池大师说:「那人正是老兄9老僧听了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