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一集
生三十七年。六祖将示寂时,指示门人法海等,说:「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根据此段记载,「法宝坛经」四个字的经题为六祖自己所立。这部经确为六祖一生传法,由门人所记录的总结。◎本经大意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与正统本几乎完全相同。正统本分全经为九章,曹溪本多一章「付嘱流通第十」。十章大义,略介如次:『悟法传衣第一』,流通本将此章前半改作「行由品第一」,后半改作「般若品第二」。这一章正是大师最初于大梵寺一日所说之完整记录,说明悟入摩诃般若波罗蜜,教人「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无上法门,以及祖师自己得法、修学的经过,是乃三转*轮之现身作证转也。这一篇记录非常珍贵难得,读之如见六祖其人,又如亲遇讲席。此章末后有无相颂十五首,成为顿教修学法要之心传,应该记龋『释功德净土第二』,流通本改作「疑问品第三」,内容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今日佛门四众同修来说。由于我们的社会繁荣,生活水准普遍提高,本省各地大小寺庙林立,无不富丽堂皇,竞相斗胜,自以为功德无比。六祖在这一章开示功德的定义,并且指导我们要舍有为功德,修显自性功德。关于净土的问答,莲池大师解释得很明白:六祖所接引的是上根利智之人,所说的是上上一乘大法,直接教人取寂光实报净土而舍方便同居,真是慈悲至极!此不是破净土法门,千万不可以错会祖意。本经自此章以下,都是众门人总结祖师三十七年教学法语,分类纂辑而成,并非一会所说。『定慧一体第三』,流通本改作「定慧品第四」。这一章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心传大本。大师示众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一体正是不二法门,是本性顿教。『教授坐禅第四』,流通本改作「坐禅品第五」。这一章是宗门修行方法的总纲领,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但参禅要明了遵守,就是念佛人也应该记取,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即是上上禅。一切法门欲入一真法界,无不以此为总纲领。『传香忏悔第五』,流通本改作「忏悔品第六」。这一章是讲见性成佛,内容有五段:第一段,传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第二段,教发四弘誓愿。第三段,授无相三皈依戒。第四段,开示一体三身自性佛,令学者悟入。第五段,说无相颂五首,旨在灭除吾人多生多劫所造罪障,罪障消除即是见性成佛。『参请机缘第六』,流通本改作「机缘品第七」。这一章列举十三位门人请益机缘,来做一个教、学、修行的榜样。正如《华严经》善财参学,又如《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皆具足修学的示范作用,正是止于至善的教学,慈悲至极。在这一章中,亦见祖师被机点化、说法利生之大。如法达之于《法华经》,智通之于《楞伽经》,志道、志彻、无尽藏比丘尼之于《大涅槃经》,见祖师指导其大开圆解之妙悟,是依教读诵的模范。又如青原之「不落阶级」,南岳之「修证不无,污染不得」,永嘉大师之「一宿觉」,由此可见祖师指点其悟入不二、亲证无生之善巧,是真修行的典型。我们在这一章看到,古大德无论解门或是行门,莫不皆是以悟入为宗。『南顿北渐第七』,流通本改作「顿渐品第八」。这一章是对当时禅宗弘扬趋势的记述,是史实。五祖忍大师传出两支,南方是六祖惠能大师,以「本来无一物」为宗,接上上根人,是名顿教;北方是神秀大师,以「时时勤拂拭」为宗,接引大乘人,是名渐教。神秀敬佩六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可惜的是,他的门下不服惠能大师传衣得法。秀大师以祖师独得「无师智」晓谕其徒,亦见其师兄弟本无相忌,各依因缘弘化一方,也是我辈后人应当效法的。『唐朝徵诎第八』,流通本改作「宣诎品第九」,也有改作「护法品第九」。这一章记载当时朝廷帝王遣使引请供养、请益,师以老疾辞,及其对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