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一集
    六祖坛经(第一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01◎前言《六祖坛经》为六祖大师三十七年所说法要的总结,言简义丰,电台广播受时间限制未能细说,只做简介。此次播讲着重于经意的发明,为了节省时间,经中名相术语及人名地处不能详述指明。各地佛经流通处皆有此经备注本,可自参考。我们播讲此经目的,是希望社会大众对佛教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佛门四众同修,由于六祖的开示,可以获得修学纲要,成就无量功德。◎经题「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是本经经题全文。一般习惯略称「六祖坛经」,或者「坛经」。这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教诫僧徒四众的语录,后人尊称为「坛经」。经题可分为五段来介绍。第一段,「祖师」。他的道德、学问、行事,为后世所宗仰、师法者,才能称为祖师;创立宗派、教诫一方者,也可以称为祖师。释迦牟尼佛传法给弟子摩诃迦叶,是为佛教禅宗初祖。传到二十八代-菩提达摩,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为二祖,慧可传僧璨为三祖,僧璨传道信为四祖,道信传弘忍为五祖,弘忍传惠能,是为第六代祖师,通称六祖。第二段,「大师」。《四教仪集注》云:「大师者,群生楷范。」《瑜伽论》云:「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曰:为摧灭邪秽外道、世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云:「大师者,即天人之师;佛十号之一。」从这些定义看,唯有佛能称为大师。但是在后世,禅宗、净土宗之僧徒,也尊称其祖师为大师。第三段,「法宝」。诸佛菩萨所说的妙法,至理可尊,犹如世间之财宝为人所珍爱者,通称为法宝。第四段,「坛」。封土而高之,称作坛。这个「坛」,原来是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所建立,并且他立一个碑,碑上刻有预言,言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武帝时代,智药三藏在此坛旁边种植一棵菩提树,也预言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是真正传佛心印的法主。一百七十年之后,惠能大师果然在这个坛落发,出家受戒。但是六祖说法也是随缘,哪个地方有请,他就到哪里去,不一定是在这个坛畔菩提树下而说。然而,为了纪念这个坛的缘故,后人集祖师一生所说法语,总称为《法宝坛经》。第五段,「经」字。「经」字有「贯摄常法」四个意思。言说文字,含载永恒不变的真理法则,而能为九界众生遵循,得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者,就称为经。合起来讲,这一本就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所说的语录,后人敬称为《坛经》。这是经题大意。六祖惠能大师,俗姓卢,父亲名行韬,母亲李氏。六祖生于唐朝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广东新兴县人。大师三岁时父亲过世,家境清寒,没有机会读书,是个不识字的人。但他听人读诵,就能悟知其中义理,不但解悟且是实证,是闻、知、证同时;换言之,他同时具足三学、三慧,与世出世间先知先觉、大觉圣哲相契合。大师于三十七年教学中,实则是将世出世间的圣学发扬光大。圣学是真正自觉的学问,后世学者徒慕圣学,然不得其门而入。六祖的教学深入浅出,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华严经》云:「即弥勒楼阁中,即普贤毛孔中,善入者即同善财,于一念间圆满功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唯愿读诵受持者,共入华藏大圆觉海,续佛祖师慧命,负起普救众生的大责大任。《坛经》开顿教之门,五宗之所自出,流通一千三百多年,遍及海外。是以版本很多,丁福保居士所见到的就有十多种,其中被后人所篡改处很多。我最初看的是丁福保笺注本,以后也曾经见过七种不同版本,其中以《普慧大藏经》曹溪原本最善。此次宣讲,依曹溪本为主,并参考流通本及敦煌本。六祖二十四岁接受五祖忍大师衣钵,三十九岁出家受戒,说法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