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坛经中的人生佛教思想_张素闻
,但并不是一味消极的否定,恰是积极的肯定,才有成佛成人的可能。修行的原理即是运用自性中觉性的力量唤醒人性中的善,开掘善的广度和深度,对治恶,升华人格,体认宇宙真相,让生命从束缚和捆绑中解脱出来,最终自由自在。针对当前人际的信任危机,以及盲目自信,禅宗六祖惠能的思想有殊胜的现实意义。

    诸佛菩萨说法总是观机逗教随类应化,六祖惠能也特别强调针对根器而说法,尊重每个个体独特的差异,并将经典的智慧落实到人,且认为经典的意义在于联系自身落实到自身:

    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於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二:对皈依的认识:皈依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由六祖惠能提出,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也是佛教徒贯穿于一切时一切处的最基本的学修,皈依的对象有外在三宝:外在的佛、法、僧三宝;也有自性三宝佛:觉也;法:正也;僧:净也。剔除覆盖于自心上的杂染与污秽,找出自性中清明无碍的觉性,皈依觉、正、净,落实到生活中,即是自心皈依自性。六祖惠能特别强调日常生活中对善恶的识别、对善的践行和对恶的自治: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于串习深厚烦恼深重的众生来说,迷失的时候多,找不着北照不见自己的时候多,觉悟的时候少,六祖惠能所倡导的自心皈依自性,使人在妄念迁流被烦恼所转的时候,猛然醒悟当下的心,去认识自我,剔除杂染,回归清净的觉性;基于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明了皈依的对象是什么?皈依的主体是什么?在《六祖法宝坛经》里,主客不仅没有分离,而且充分合一,净其杂染,明珠即显,在实际生活中皈依觉正净,远离邪迷邪见及尘劳爱欲等诸杂染,此即皈依处。

    基于对自性中智慧和德能的肯定,六祖强调自治,不假外力,从自己下手,栽培自己,锻造自己,做好自己,远离嫉妒谄曲人我贡高诳妄轻慢邪见等一切时中的不善,方可称为真正的皈依。对照六祖所倡导的皈依,已经远远不止儒家所谓的每日三省吾身,而是时时刻刻自省自觉,也迥别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充分开掘自信与自力,做自己的主,不假外在的上帝。

    三:智慧从自性而生。

    在六祖惠能这里,自性的般若智慧,不仅本自具足,而且广大无边,犹如虚空。般若智慧没有一物在其中,不可描摹,也无一法可得,这种真空却并不空!而是赫然存在!且能真实体认以及广泛应用!般若智从自性而来,不从外来,通过修行而改造人生,六祖将佛法回归到对自身的认识和信任及自性智慧的开掘和应用上,且拓展了视野和心胸,免于迷信和狭隘的偏执: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坛经中的人生佛教思想_张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