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的禅法思想及意义_法缘法师
社2001年5月版,第296页。
[19]见郭朋:《坛经校释》所附《重锓缘起》,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版,第157页。
[20]任继愈:《敦煌坛经写本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文史遗书编》下册。
[21]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06页。
[22]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8页。
[23]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4页。
[24]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卷48,第347页下。
[2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卷48,第350页中。
[26]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7页。
[27]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卷48,第349页上。
[28]《曹溪大师别传》引见《续藏经》第148册,第485页。
[29]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7页。
[30]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7页。
[31]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卷48,第351页上至中页。
[32]《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卷8,第731页上至中。
[33]《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三》,《大正藏》卷14,第538页中。
[34]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7页。
[3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附嘱品第十》,《大正藏》卷48,第361页上至中。
[36]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大正藏》卷48,第352页下。
[37]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3页。
[38]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大正藏》卷48,第354页上。
[39]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5页。
[40]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6页。
[41]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44页。
[42]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49页。
[43]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1页。
[44]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9页。
[45]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9页。
[4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卷8,第750页中。
[47]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1页。
[4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卷8,第749页上。
[49]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60页。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