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与禅文化的影响
的见解和主张。禅宗认为,作为人,无论男女、凡圣、穷富、智愚、丑美、僧俗,其先天所具有之清净佛性是平等不二的,其成佛的根基完全相同。内在的佛性是根本,外在的差异是次要的,因此,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轻悔别人、歧视别人,不能只看到别人过失,而应时时反省自已。《六祖坛经》告诫修道人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发现别人缺点易,反省自己的不足难,这正是人性的弱点。故惠能告诫修道之人,不要总盯着别人的不是,只有除却非难别人之心,才能打破烦恼束缚。

    皈依佛教者都要修行。什么叫修行呢?简而言之,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摒除错误言行,使之归于正道。对于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惠能以偈答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能做到孝养父母、上下相怜,尊卑和睦,忍让谦和,那还持什么戒,修什么禅,分明已步入成佛之道。这些不也正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所需要提倡的道德风尚吗?禅宗的这些理论和传统正是我们今天重建道德体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粮。

    第三,禅宗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滋润了独著特色的岭南文化六祖生于广东,除短短的八个月到黄梅受法之外,一生弘法于岭南。可以说岭南是禅宗的发祥地。岭南养育了这样一位开宗立派的佛教大师,同时也受益于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惠能反对离世隐居,主张行住坐卧皆是道场,认为生活中处处透着禅机,只要放下执著,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能触发灵感,洞见本心。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此,禅师们弘法传教,很少板起面孔进行说教,而是寓教于生活之中,或开示或棒喝,或讲公案,或参话头,或普请出坡,或挂褡参访,无不充满生活的情趣。禅宗虽然崇尚精神解脱,心灵自由,但在民族气节、民族大义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决不含糊,有其坚守的道德原则。这一点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明清易代之际,广州惨遭屠城,数十万无辜市民被杀,清初,那些抗清失败或不愿与清廷合作的岭南遗民,“一声长啸出红尘”,带着满腔的孤怀遗恨,披上袈裟,遁入空门,形成“十年王谢半为僧”的局面,他们中有进士、举人、诸生、隐士和布衣,一起聚集在曹洞宗三十三传法嗣天然和尚的座下,造就了岭南禅宗发展第二个高潮,形成了“海云诗派、海云书派”等影响深远的学术派别,为岭南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和活力。总之,随着禅宗在岭南的发展,随着禅宗文化的普及。禅门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对岭南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务实而不保守,既遵守一定的原则,又不为规则所缚;岭南人相信鬼神,敬奉天地,拜祭先人,但独立自强,提倡个人奋斗,遵奉爱拼才会赢的人生理念;广东人宽容、谦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信和气生财;岭南文化富有生活情趣,对节日庆典特别重视,无论生活多么紧张,节日里的活动都会安排得中规中矩。这些独具岭南特色人文精神或民风民俗,我们都能感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今天,进一步发掘和弘扬禅宗文化的思想精华,对重建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应该说,只会有益,不会有害。

    第四,禅文化是联结海内外、教内外的特殊纽带,为广东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文化交流甚至海外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桥梁和机缘。

    禅宗虽然发源于广东,但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佛教派别。历史上,禅宗曾是联系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与禅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