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就听到护法对他说:「今天有贵人来访。」他一听有贵人来,就以为是做大官的。等到十点多见一穿破衣服的和尚,挑著一担子。此人就将担子放下而和他谈话,本来王孝子不讲话,所以他在心里问他话:「你从什麽地方来啊?」此人说:「我是从广宁山来的。」王孝子又问:「你贵姓?」此人答:「我是明朝一位将军,後来就出家修道。我和你很有缘,所以今天来见见你,因我知道你要到广宁山修道。但那处是独善其身的人修的,而你应兼善天下。你与此方人士有缘,不要到广宁山去,就在这地方造间庙弘扬佛法。」说完这几句话,这人就走了。此人自说是明朝人,由何可证明呢?因王孝子是在心里问他话,而他知他问什麽,足见此人已得他心通,是五眼六通的境界。王孝子这时是民国时代,距明朝已有三百多年,此人仍未死。由此点证明有人在南天竺见到菩提达摩,和方辩所说传授衣钵的情形,是很平常而不足为奇。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师仍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稯裹瘗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六祖大师就出示所传法衣给他看,接著问方辩有什麽专长?方辩说:「我善於用泥、香灰、木头来塑佛像。」六祖大师就很严肃对他说:「你试著塑一个给我看。」方辩听六祖大师如此说,当时就手足无措起来,没有答覆。过了几天,他塑成六祖大师的真像,有七寸高,塑得面孔与六祖大师一样,连很微细的地方都塑得清楚妙好。六祖大师一看他所塑自己的本像,就说:「你只了解塑性而不解佛性。」於是六祖就伸手摩方辩的头顶说:「你永远都要出家做和尚,生生世世要做人天的福田。」後六祖大师送给他一件衣,酬谢他塑像的功德。方辩接受衣後,将衣分成三份:一份就披到塑像上,一份自己留著作纪念,一份用稯叶包好埋在地里,并发愿说:「将来得到这衣的时候,就是我出世,我在这庙作方丈和尚,重新建设这殿宇。」原注,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麽长有一位和尚,或者此和尚是个无名和尚,或者是不好名的和尚。他念卧轮禅师的偈颂说:「卧轮有一本领,能断百种思想,不生思想。可是有这能断百种思想,就已经落到第二、第三,而非第一义谛。他说对著什麽境界都不起念,故菩提一天比一天长得高,长得大。」六祖大师一听就说:「此偈还未明白真正的心地法门。为什麽呢?若依此偈修行,等於是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故六祖大师说出另一偈颂:「惠能我什麽本领也没有,我不需要断百思想,连断百思想的念都没有。对著什麽境界就事来则应,事去则净,所以随便它兴,随便它去,我也不管它菩提长不长。这就像前边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一样,我根本就是清净,又何必拂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