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疑问品 第三卷
    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卷一日韦刺吏。为师设大会斋。第三章是疑问品,这是因为韦刺史对於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功德,而产生疑问,故来请问六祖大师。有一天韦刺史为六祖大师设大会斋,邀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学者、官僚和一般善信来吃斋。做官的欢喜吃肉,但因韦刺史崇信佛法,故劝所有的人来吃斋。「大」表示有很多人来参加,在中国有千僧斋,请一千个和尚来吃斋,千人中一定有个阿罗汉,所以供千僧斋就是供阿罗汉。但那个是阿罗汉?没有人知道,因为你若知道就只供阿罗汉而不供千僧了。我想这里不只千僧斋,也许万人斋都有。此斋是给六祖大师请客,因六祖大师是出家人,不能请人来吃斋。在家人应供养出家人,而非由出家人供养在家人。前几天有香港来的居士,临走时我告诉她说:「做居士的要供养三宝,不是要三宝来供养你。你做居士在佛教道场里,要发心来供养,而不可在道场里混混饭吃。做居士要护持三宝,而非叫三宝来护持居士。」她听後说:「我这一生中,都没听过善知识对我说如此恳切的话,这真是给我一当头棒喝,我回去後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样。」韦刺史是六祖大师的皈依弟子,因他想要很多人来认识、信仰他的师父,所以以请客的方式邀大家来吃斋,所谓「先以欲勾牵,後令入佛智。」食色性也,人都欢喜吃好东西,吃得甜甜的忘不了後就要听听经。当人们初次来时不是为法而是为吃,吃过斋後再听法,发现法的味道比斋的味道更佳,故再也不跑了。因韦刺史知人心如此,所以他为师设大会斋。他不是为他自己而说:看看我这居士供养三宝,而想出风头。那方式也许像现在竞选总统筹款一样;五百元一客,说:我们要修南华寺,故请吃斋化缘布施而修庙。因这大会斋一定是为造庙而请的,所以他才问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麽功德的问题。斋讫刺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斋毕,韦刺史恭敬地请六祖大师升法座,他代表一般老百姓来请法。他很恭敬严肃郑重其事而启问:「弟子我听闻和尚说法,真不可思议。现在我心中有些小疑问,请大师大发慈悲,特地为我解说。」六祖大师说:「好啊!你有什麽疑难的间题可即询问,我定为你解说。」「公」是写六祖坛经者,因尊敬韦刺史是位大官,所以叫公,中文此公字是最恭敬人的。当我的徒弟到台湾受戒时,见到老资格的比丘都尊称为「公」。你「公」一声他就很高兴,若不如此,他就觉得新戒都不恭敬他。韦刺史问:「和尚您所说的法,是不是和达摩大师所说的道理一样呢?」大师答曰:「是啊!我是讲达摩大师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韦刺史说:「弟子闻达摩祖师最初从广州到南京,度化梁武帝时,武帝问:『我一生兴建寺庙度很多和尚出家,(那时皇帝最欢迎人出家,所有饮食住处他都供养,且皇帝恭敬你向你叩头,你看这有多好啊!)且又以国财布施穷人,供僧打斋供众,我这有什麽功德呢?』」你要知道梁武帝他是什麽都要做第一,所以当他见到达摩祖师时,他不求了生脱死之法,而要达摩祖师赞叹他给他戴高帽子。他唯恐祖师不知他的功德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於是他就自我介绍,说我在此地彼地造很多庙,所有庙里住著很多和尚,他们都是我一手成就而出家的,且我又广大布施供僧。我这个皇帝和他人不同,我这个皇帝是专做好事、做功德的。你看我有什麽功德呢?你看,他不是想求法了生死,而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德。好像某某大护法,到处对人说:「你们知道我吗?我是护持佛教最有力量的,我所有钱都供养三宝了。」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疑问品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