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行由品 第一卷
便。故在楞严经上说:「严净毘尼,宏范三界。」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羯磨是梵语,意为办事,为授戒时之办事人。羯磨要确实所行的一切均合乎戒法,合乎释迦牟尼佛所设的规矩。所作若不合乎佛法,则不为羯磨所接受。在授戒时,授戒师问羯磨三次说:「可授戒予此人吗?」每一次羯磨均要答:「可。」在戒坛上,羯磨和教授坐在左边,授戒师坐在右边,其余七位证戒师坐在两旁一共是三位教授师和七位证戒师。他们代表十方诸佛来讲法及授戒。所以出家受戒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即传授经典。耆多罗是梵语意为「功德华」。蜜多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故称其为三藏法师。所有的戒神都来保护这位有才智的法师,在其一生中有很多神异的事蹟,「蜜多」意为兴盛、茂盛。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日。後当有肉身菩萨於此受戒。求那跋陀罗,意谓功德贤。这位法师在光孝寺,建一法坛,坛上竖一石碑,且作预言说:「後世当有肉身菩萨於此受具足戒。」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日。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於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枝栽植在这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後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见性法门而成就佛道。」菩提树在各处都可生长,在中国现有很多这种树。昔释迦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将诸佛心印传给摩诃迦叶尊者。祖师是传佛心印者,而法师是讲经说法。智药大师不坏的肉身现仍保存在离南华寺五里的月华寺里。寺里管理人已出家,不招待访客,所以人若要去参观,要自备食物。当我住在南华寺时,曾去见智药大师的肉身无损,保持得很完整。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罩传之法旨。六祖薙发受具足戒後,即为四众讲经说法,传授不二法门乃从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的心印法门。一如昔谶。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次年春天,六祖辞众而回宝林。黑袍(缁)为出家众之服,那时在家人穿白袍(白),故云缁白千余人送大师直至曹溪。有些人并未到过曹溪就说到过,他们伪传所谓曹溪法门和禅宗秘传。末法时期就是这个现象:假佛教徒和冒牌货,举目皆是。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祝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当时荆川通应律师知道六祖是传佛心印的法主,就带领他的徒弟来跟大师学法。当大师到曹溪後,见其讲堂窄小,不能容纳那麽多人,想予以扩大,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可不可以呢?」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师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大师拿出他的坐具给陈亚仙看。他说:「若你只要那麽大的地,是可以的。」但当大师长开坐具时,不但整个南华寺,连他们所站十里地之内都被罩住了。时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故有这种奇妙的境界出现。今寺境有天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坐於此。他曰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後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今寺境中有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仙说:知道您和尚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在此,将来建塔时,希望留下来,其余上地全都捐献出来,永远做宝坊。此地的龙脉很盛,山又像白象形,是一个「宝所」,即是建立道场的好地方。地势高处,建筑物就应该建得低一点。地势低处,建筑物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