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行由品 第一卷
成就。正法开演时要具备这六种成就。法会一定要有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即符合这个条件。宝林山是说法的地方,故具足处成就。六祖大师是位法师,深悟了解经义,故具足主成就。「时」,具足时成就。「同时作礼」,具足信成就。「愿闻法要」,具足闻成就。这时,韦璩和他的僚属们入宝林山请大师出来弘扬佛法。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大师对大众说:「有善根及智慧的各位知识们!菩提自性是本来觉悟清净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要用这个真心,可以直截了当成佛,不要用你那妄想的心。」接著大师用他本来的名字,自称「惠能」而说:「诸位听著!现我将告诉你惠能如何得法的经过。」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於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惠能的父亲,本籍是范阳(河北省),後因事故,彼降迁到岭南(广东省)。因为父亲对子女管教很严,所以尊称为「严父」,可是母亲通常以爱心来照顾子女,故尊称为「慈母」。「惠」,意即以法惠施众生。「能」,即能做佛事。六祖俗家姓卢。六祖的父亲被贬谪到岭南在唐时是属边疆荒凉之地。其父本来是官员,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岭南。惠能的生活很不幸,他的父亲在他三、五岁时便去世,而遗下孤苦的他和守寡的母亲,故只好迁移到南海,嚐尽各种艰辛及贫乏。为了维持生存,惠能只有入山砍柴,挑回到城市去卖,以此微薄的收入,买米给他母亲和自己吃。时有一客买柴。使令还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因六祖家贫,他没受过教育,所以不识字。那时在中国上学要缴学费的。虽然他不识字,可是天性聪颖,一听到经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即悟,而了解以前所不明白的境界。现在很多人听过此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有谁开悟了呢?有人说:「喔!我悟了9我问你,你开了什麽悟?什麽悟没开?要问问你自己。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五祖住在东禅寺,教化徒众有一千多人。当时中国人学佛兴盛热忱,所以有一千多人共同在一山学习佛法。现在(一九六九年)美国那里有千人共同来学佛法呢?在这麽大的国家竟然没有。但也许以後会有万人来学佛法这也说不定。这要看看我的徒弟,你们如何用功。大部份美国人都很聪明,但有些人聪明过份了,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每天从早到晚只会吃迷幻药,因为只有依靠药物,他们才会得到某些微异的境界,这些人一再地试用这些毒药,直至发觉药物也无功效了。他们心想:「我已吃药物很久了,但我仍未开悟。」当他们了解吃药物是错时,也许会回头而求真理吧!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现在教你们佛法,所以你们将来会讲法而教化众生,故不要随便,要认真学习而不迷惑,这样很多人就会跟著来学习了。你们现在学习六祖坛经,应知在那里学的。当别人问你说:「你在那里学的佛法?」你可以回答说:「我们在法界佛教总会的佛教讲堂学的。」这就像此段经文的意思一样。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你们要清楚这里所说的「大师」是指五祖而非六祖。当惠能听说有千余人共同学习佛法的圣地,他非常兴奋,便迫不及待的问这客人说:「我该怎麽办呢?我真想去那里学佛。当我听你念金刚经时,我明白它的义理。我要去求法,但我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乏人照顾,我应怎麽处理呢?」因为菩萨是不求名的,故六祖并没有说大菩萨在此时来帮他忙。经文只简单说因宿昔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