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片石风暴
    “是!”

    二人领命直奔山海关。

    来至城楼近前,二人抬弓搭箭,“嗖”地一声一支带有书信的箭已射入山海关城楼前的一根柱子上。

    吴三桂已经在城中等候多时了。当小校送来李自成的劝降书时,吴三桂拿过看了看,随即“咔咔”撕得粉碎,骂道:

    “闯贼李自成,死到临头,还致此煽惑之辞,只要我大计得逞,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他想了想,对亲兵如此这般讲述了一番,那亲兵即领命而去。

    一会儿,在山海关的城楼上立起了二面白旗,上面大书黑字“国仇家恨讨李复明!”——吴三桂这时已是充满仇恨,咬碎钢牙。

    弓在弦上,岂能不发?

    城楼下的亲兵急忙回报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大惊,看来吴三桂一定要与我大顺军势不两立了。

    李自成这才决心包围山海关。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将二十万大军分成三路三面包围山海关。

    这三面是东罗(护城),西罗、北冀三座护城。所谓护城,即山海关城外的保护要塞。

    李自成又调骑兵二万,由义子李双喜率领,从山海关城西的一片石(开阔地段)北出,从东边外城(东罗)绕地,直切北翼城下,截断了关宁铁骑向北撤退与清兵互相呼应,而借以联合的道路。

    李自成完成了对山海关的全面包围,心中十分高兴,这回他吴三桂插翅也难飞了,剩下的只有猛烈攻击了。

    吴三桂兵陷重围,这本是他意料中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李自成来攻,才有两面夹击的可能。

    山海关颇得地利之便,它头枕燕山,扼山川之险峻,处官道之要冲,加上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是自古兵家必争夺之地、堪称东北第一重镇,大顺军要想拿下它,也绝非易事,况且吴三桂在城内外加紧防范,连日来,他不分昼夜,调兵遣将,布署城防,他把城墙加固加高,晚上加紧巡哨,对外城四周各个险要山口,都依山构筑了城垒、土墙、栅栏之类的防御营寨,并分兵前去把守。这一道外围防线恰如山海关又披了一副铠甲。

    这两天风声越来越紧,李自成大军进军的塘报一张又一张,飞到吴三桂的帅府。

    吴三桂白天四下里巡视城防,原以为自己的军兵会吓得惊慌失措,不想他们却个个士气旺盛,精神抖擞,城中上下兵士在城墙上修筑谯楼、箭塔,搬运碎石、擂木、石灰瓶等类的守城武器,他们上下一气,同仇敌汽,沉浸在战前的热烈而紧张的气氛之中。

    吴三桂看后十分高兴,晚上回到帅府即与方献廷、胡守亮等将领在一起商议对策。

    方献廷主张固守,城中粮草丰足,足够支持两个月有余,若清军赶到,内外夹攻,大顺军必败!

    吴三桂倾听着方献廷的主张,但一直未开口。他在想:此时清兵在哪里呢?如果清兵赶到,那就可以里外夹攻,大败李自成于城下,可现在连清兵消息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行动,竟然没有事先明确约定,此时真是令人心焦……

    吴三桂已于昨日写信,派大将郭云龙、孙文焕火速催促,引导多尔衮大军南下。

    郭、孙两骑领命即刻飞驰北上,直行到连山(锦西)才与清大军相遇,这里距山海关尚有二百多里!

    多尔衮见到吴三桂信上只有几句话:

    山海关已近旦夕,且急愿如约,促兵首尾夹攻!火速,火速!

    郭云龙拱手说道:

    “我军现在已被大顺军围得水泄不通,如将军不火速南下,山海关即刻将被李自成占领,但如果将军挥师出击,我们里外合击,敌军一定会首尾受敌,从而大败大顺军。生擒李自成就在今日!”

    孙文焕也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目录 > 一片石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