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据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天下第一关”。
易守难攻,是山海关的根本特点。
顾名思义,山海关者,依山傍海也。
海边大山雄伟,燕山山脉绵延不绝,气势宏大的长城到这里找到了尽头,如果把长城看作一条透迄的巨龙,那么山海关无疑是巨龙的龙头,它张牙舞爪、蜿蜒盘旋,好像要纵身跃入波澜浩瀚的渤海,这座威武的关隘居于辽西走廊的咽喉上且居中而断,成了天然的军事要塞,著名的军事重镇。
明朝中后期,崛起后的北方满洲大军,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疆界,于是山海关就更为重要,但是,山海关也只是到了吴三桂的手里,才变得威风凛凛,不可侵犯,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雄关,因而迫使清军不得不绕道蒙古谋取中原。
山海关。吴三桂使他与宁远一起,变成了风浪涛天中的一叶不沉的孤舟。
然而,山海关今天却不在吴三桂手中。
山海关,现在却在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副将牛大山的手里。
就在吴三桂三月十八从山海关开拔后,李自成便急切地盼望着山海关早日取下。他密切地注意关外和山海关的动静,又在山海关到宁远的路上布置了暗哨,时刻警惕敌情。
这天清晨,自成在厅堂前的院落中又操练了两个时辰的武艺。不管冬夏寒暑,霜剑风刀,这是李自成每日的必修课。十八般兵刃他样样皆通,尤其是枪、剑、刀、拳,颇有行家里手之风,舞弄起来,自然非比一般,而且他的武功讲求实效,绝无一丝花哨之感。
兴尽归房,他揩去额上的汗珠,便又端坐书案前。这些日子,他一直在为大顺军的进展而喜悦不尽,同时他似乎又勾起了自己心中无尽的忧思。
他信步踱到窗前停下来,默默地凝视着寂静的庭院,这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庭院中树木荫荫,池塘泛绿。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月光滞留在一丛开得正旺的石榴花上。一个强烈的念头突然涌上心头:
如若自己派人去夺取山海关,岂不妙哉!
他眼里突然显露出异样的光彩,不住地拍着窗栏,兴奋不已。
然后,他几步踱回书案前,铺帛提笔,饱蘸浓墨,欲书一份作战计划,但转念一想,不如找人来商量一下便当些。想到这儿,他猛然将笔扔在书案上。
“传李岩,宋献策二位将军。”
不一会儿,二人来至自成帐中。
“闯王,我二人正欲找您商量谋取山海关之事!”
“我找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山海关外控辽沈,内护京师,乃是军事要地,况吴三桂兵马现在玉田,滦县,丰润一带,我想派一员将官去取山海关!”
“闯王明断,山海关乃是两京锁钥无双之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其背向不仅决定大顺军与清军孰胜孰败,而且决定谁能取明代之。且易守难攻,虽然吴三桂不在山海关,亦应选派一名英勇善战的大将率领精兵驻守山海关,以扼清军南下咽喉。
“目下京城人马却已安顿好,只有郝摇旗的部队位于山海关附近,我想派此人驻守山海关,你们看如何”?
“就依闯王的意思吧!”
“不过,我们应即刻派人去招降吴三桂,此人虽拥以重兵自重,奈何大明已经崩塌,崇祯皇帝自缢而死,他吴三桂有本事,又焉能不降我大顺!”
“闯王说得对,吴三桂虽然勇猛,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已是大顺的天下,他不降又能怎么样,我们只需一纸书信即可让他乖乖投降!”
“把赖上天之灵,苍冥之力,让此人尽快降我大顺,辽东一带亦可免于战火,平安无事了。”
想到这里,李自成稍稍松了一口气,李岩,宋献策二人更是高兴。
他们认为满州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