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
手法可是多种多样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内心充满了期待,如果能吃上将军做的一顿中式晚宴,那是一种幸运,也是自己长久以来高强度又乏味工作的一种调味剂。

    纸和笔都放在杨明志面前,很快的,蒸锅和笼屉的结构图被突击画下来。图纸简陋一些不是问题,杨明志知道工人们照着自己标注的数字参数,参考着粗糙的图,把厨具生产出来不是问题。

    “不管是冲压还是焊接,您的工人照着图纸制造就行。终归我需要的是一些特制的锅,您觉得您的人多久能完成?”

    “大概一天时间,或者……”尼古拉耶夫斯基想了想,“最多也就是两天时间。看看您的图纸,似乎不是什么困难的操作。”

    “那就拜托您了。除此外我还需要一些别的的厨具,似乎830厂曾经有所生产?”

    “当然,如果您需要一些餐叉,我们将再度量产。那些模具暂且收起来,我们把模具拿出,即可开始大规模冲压生产。”

    “那就再生产一些餐叉餐刀之类的,如果可以再造一些铁盆铁盘”

    “好的,您交待的所有任务,我都将完成。”

    生产一些餐具,尼古拉耶夫斯基没有丝毫的压力,不过是从仓库里将冲压用的模具拿出来。例如铁锅,它根本就是用冲床一压而就的。

    苏联家庭对厨具的需求是有限的,主要源自于他们平日做饭的烹饪方式。

    全联盟范围的集体农庄化,使得做饭的工作交给农庄食堂了。至于城市居民,由于人民所分配的房子太小,厨房基本就是几家几户共用。

    人民非常热衷于吃面包,所以城市居民就去商店买面包,农村居民就到农庄食堂兑换面包。

    轮到人民亲手做菜,不过是把大量的蔬菜土豆扔进一口铁锅里熬煮,以浓汤果腹罢了。

    固然沙俄宫廷流传下来许多种俄式大餐,到了平民百姓这里,就着菜汤啃面包,正是最常见的居民写照。

    830厂的身前,工厂生产了各类金属工具,其中刀叉这种餐具早已完成了全市家庭的普及,熬汤用铁锅也基本家家户户有一口。

    尼古拉耶夫斯基今天接下两个任务,在他看来这些任务都是能够迅速解决的小问题。

    最终令他头疼的问题依旧只有一个——如何安稳的完成下个月的两万支冲锋枪任务。

    ……

    夜幕笼罩着整个新西伯利亚,大街之上出现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是下班的工人们。

    城市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口,以苏联的标准这就是罕有的大城市。当然以中国的标准,如此人口的城市也不算小了。

    即便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也不是所有的苏联工厂是全天候连轴转。最繁忙的是军工厂,其次是皮革纺织类工厂。

    跑了一整天,杨明志的身子没法不疲惫。一想到老婆挺着肚子还给自己下面条,那种幸福感几乎将疲惫消除。

    汽车的鸣笛惊扰了正在吃饭的人们,所有设计员和卫兵们,基本是左手端着菜汤,右手握着面包块。

    自从大清早安妮骑着车子拉回一袋面粉,未来不出意外,一日三餐的工作基本就由这个女人负责。

    大家现在吃的正是小烤箱里陆续烤出来的,它完全不是大食堂的量产型面包,故而安妮可以做些更精细的加工,体现在口感上就是好吃有嚼劲。也是因为是现烤的小面包,它麦香味十足,如若放置时间久了,口味就会变差。

    “喏,将军回来了,亲爱的你的中式面条还没做好吗?”依旧待在厨房的安妮问到。

    “很快……很快就好了。”

    犹豫烧柴的炉子有限,杨桃不得不等到安妮熬制的一锅菜汤沸腾后,再在炉火上放置小灶。

    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简介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目录 >正文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