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大弱点
队北上攻打孟津,孟津知县曾钊闻报魂飞魄散,赶紧一边组织麾下的乌合之众守城,一边派人过河向徐继畬求援,结果徐继畬倒是一口答应肯定会出兵帮忙,事实上却是按兵不动,只是紧紧守住浮桥渡口,不肯派遣一兵一卒过江参战。
弹药还有一点库存的吴军主力只用了半时间就攻破了比洛阳更加老旧的孟津城,攻入城内大开杀戒,把此前频繁骚扰吴军控制地的几个孟津团练领和他们的全家一起活埋,也把已经跪地投降的曾钊砍下脑袋,全家问斩。然后不但抢光了孟津县库的钱粮,还把孟津的老旧城墙给全部夷为平地,最后才大模大样的撤兵南下。
在此期间,很有自知之明的徐继畬始终在黄河北岸按兵不动,不管曾钊派出的使者如何磕头哀求,就是不肯出兵过河,眼睁睁的看着吴军拿下孟津,抢光钱粮扬长而去。结果消息传开后,看到了孟津这边血淋淋的教训,吴军控制地周边的地主团练和地方清军果然乖巧了许多,不但不敢再随便招惹吴军,还开始有人主动联络吴军请求通好。
河南吴军被动局面逐渐得到缓解的同时,京城里的政变集团也早就慌了手脚,因为一不能夺回洛阳打跑聂士成,满清朝廷就一不能撤走洛阳周边的清军主力,只能是象供养江南江北大营一样,把已经越收越少的钱粮往洛阳战场砸。同时吴军也随时可以越过黄河,杀入满清朝廷目前唯一稳定的钱粮来源地山西境内,把满清朝廷最可靠的大后方搅一个翻地覆。
迫于无奈,政变集团只能是下诏英兰坡和徐继畬,命令他们合力进攻洛阳,与河南吴军在洛阳战场上打一场战略决战。然而帮着历任山西巡抚努力维持山西不乱的徐继畬却拒绝从命,还上表抗辩,公然言道:“战无胜算!不战尚可保山西,战则山西必乱!”
不但劳苦功高的徐继畬拒绝从命,对满清朝廷忠心耿耿的英兰坡也反对冒这个险,同样上了抗辩折子表明态度,指出道:“河南之力一半用于吴贼,一半用于捻匪,已再无余力可用,战若不胜,河南必亡。且吴贼尚有武昌之兵安闲,大冶之军久置,绝无任何坐视聂贼一军独战河南山西官军之理,大战一开,吴贼定有援军北上,河南之军胜算更。”
无比烦躁的把徐继畬和英兰坡几乎同时送来的抗辩折子摔在桌子上,鬼子六大吼了一句,“胆如鼠!本王就不明白了,合两省之力围剿一支吴贼孤军,竟然还不敢打!要眼睁睁的看着吴贼孤军在洛阳盘踞,吞并我大清河南疆土!”
“应该是被吴贼的洋枪洋炮打怕了。”旁边的桂良很是无奈的道:“也不能全怪他们贪生怕死,主要还是吴贼洋枪洋炮的确厉害,在津剿长毛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就连长毛的精锐强兵都不敢和吴贼军队正面抗衡,更何况英兰坡和徐继畬?”
鬼子六板着脸不吭声,半晌才吼道:“弈山那边怎么还没消息?朝廷要他找到俄国人借兵借船打上海,他怎么过去这么久了还没消息?去道公文催一催,叫他快点!”
也是凑巧,恰好就在当下午,胆无能的满清黑龙江将军弈山终于还是派人送来了六百里加急,向满清朝廷奏报了向沙俄军队借调舰队攻打上海的情况,然而鬼子六满心欢喜的拿起折子仔细一看后,只看得一个开头,鬼子六的表情就比哭还难看了——沙俄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一口拒绝了打上海。
穆拉维约夫不是傻子,上海目前在英法两国的战略利益中有多重要穆拉维约夫早就一清二楚,穆拉维约夫要是敢为了满清朝廷得罪英法两国,那么或许用不着英法两国出手,目前的沙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就能宰了他!
不过穆拉维约夫也没完全拒绝出兵帮满清朝廷对付吴越,还通过弈山给满清朝廷指出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吴军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横扫清军,最关键的原因并不是吴军的战术和武器,而是吴越经营多年的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