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章
天的批斗大会尽可能保持距离。你是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先锋,你已经和毛主席站到了一起,轻易不要伤了自己的老本。”武克勤脸上现出思索的神情,这让陆丈夫感到特别舒畅。他只能通过不间断的精辟论断牵引妻子的注意力,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他一直大量地读报纸,听社论,看大字报,翻历史,他渴望成为武克勤的军师。
他正要接着讲下去,女儿陆文琳与她并不曾公开的男友江小才来了,说着嚷着就进到了武克勤的房间。看见陆丈夫坐在这里,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也在妈妈屋里。”
然后伸手拿过父亲手中的蒲扇,自顾自地扇了起来,另一只手用手绢擦着额头的汗。她高瘦的身材像父亲,脸庞更像母亲,至于戴眼镜这一点,她和父母都没有差别。因为激动和天热,她脸涨得通红,说道:“你们都知道工作组的决定了吧?妈妈,你得好好想一想,做出正确判断。我刚才还和江小才讨论呢,小才,说说你的看法。”
江小才个子不高,是个江西籍的男生,他和陆文琳同在北清大学哲学系读书,陆文琳二年级,江小才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江小才长白脸,额头宽下巴尖的形状像葵花子。他站在陆文琳身边,因为局促,尤其显出身长腿短的特殊比例,像是屈着膝。武克勤不知道女儿怎么会看上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只知道江小才是以同一届的最高分考入北清大学的高才生。江小才很腼腆地挠了一下后脑勺,笑了笑说道:“我还要再想一想。”
陆丈夫的高谈阔论被打断虽然有些不快,但见到女儿还是感到愉快,女儿一直是缓解他在家中终日压抑的和平使者。武克勤看着比自己高出多半头的女儿,平和地问:“学校里都有什么议论和动向?”
陆文琳拉着江小才坐在靠门的一张旧沙发上,她一边摇着蒲扇一边不停地在眼镜片后面眨着眼,说道:“我觉得批判黑帮及反动学术权威,大方向肯定没错,但是带钢牌子、打人肯定不应该。”武克勤又问:“这是不是保守派的说法?”陆文琳说:“我和江小才都是造反派,我就不同意打人。钢牌子据说有二十来斤,用细铁丝挂在脖子上,谁受得了?”她捅了捅身旁的江小才,说道:“李浩然教授不是心脏病发作了吗?”
武克勤与陆丈夫交换了一下目光。李浩然是哲学系的老教授,五十年代初从欧洲回来的,在国内有些名气。陆文琳又接着说:“昨天在现场,李浩然的女儿当场晕倒,还叫人踩伤了。”武克勤问:“李浩然的女儿也参加大会了?”陆文琳说:“她女儿是北清中学的学生,好像叫李黛玉。”她转头问江小才:“是吧?”江小才点头说:“是。”武克勤看看这对年轻人,没说什么。她知道,江小才是李浩然的研究生,自然熟悉李浩然家中的情况。
陆丈夫看着两个年轻人问道:“昨天没有死人吧?”陆文琳摇了摇头,说:“那倒还没听说。”陆丈夫转头对武克勤说:“那就不算什么。任何大革命都难免有些过头行为,政治家用不着有什么妇人之仁。”
他的话此刻无疑有一点分量,武克勤正陷入与康生、陈伯达通电话的恍惚回忆中,这时冷静地一笑,说道:“让革命造反派「2」自己去总结经验教训,该谁做出牺牲,就让谁做出牺牲。”
注:
「1」中央文革全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于1966年5月28日,是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文化大革命”领导机构。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展,中央文革逐步取代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成为指挥“文化大革命”的真正的权力机构,主要成员有陈伯达(组长)、江青(副组长)、康生(顾问)、张春桥(副组长)、姚文元。中共九大建立了新的政治局后,中央文革活动随之停止。
「2」革命造反派指“文化大革命”中造各级领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