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军战俘们的生活
此次反“扫荡”战役中,八路军在第一阶段作战期间击毙的阿部规秀是当时日军侵华战争中在战场上丧失的一个高级将领,也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第一次击毙日军中将指挥官,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
反“扫荡”胜利结束后,一天,五回岭情报站转来日军的一封信,信是写给杨成武的,信口还插着三根鸡毛,以示“万分火急”。
杨成武拆开一看,竟是驻张家口日军警备司令小柴写的。信中写道:
中日之战是中日两国政府的事,麾下与鄙人同是人类一分子,没有私仇,参加战争仅是为了吃饭,国家的争论与我们无关,别因此影响我们的友谊,麾下之部队武运亨通,常胜不败,鄙人极为敬佩。现鄙人有两件事求教:一是请通知鄙人在黄土岭、雁宿崖被麾下部队生俘的皇军官兵数目、军职、姓名及他们的生活近况;二是战死的皇军官兵是否埋葬?埋在何处?可否准予取回骨灰,以慰英灵?
杨成武把此信拿给同志们看,同志们会心地笑了。杨成武当即复他一信,首先驳斥他所谓“国家争论与我们无关,参加战争只是为了吃饭”之类的言论,指出他自己就是法西斯的侵略工具。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是必胜的。然后通知他,八路军一向优待俘虏,对于放下武器的敌人,一律宽大处理。俘虏们生活得很好,已开始认识自己的侵华罪行,表示反对这场侵略战争。对于那做了日本当局炮灰、蒙受日本当局给予的灾难的死者,我们已妥为安葬,并立有石碑,以资标志。
此次战役,八路军生俘日军众多,这些俘虏们在八路军敌工科的同志们的帮助教育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并表示反对这场侵略战争。
八路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早在八路军改编之初,中央军委颁布的“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有了规定。
三大纪律包括:实行抗日救国纲领;服从上级指挥;不拿人民一点东西。
八项注意包括:进出宣传;打扫清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物送还;损物赔偿;不乱屙屎;不杀敌(俘)兵。
八路军的纪律中清楚地写明了“不杀敌(俘)兵”这一条。战争过程中,八路军一直执行自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在战场也经常能抓到一些日军俘虏,并且有很多日本人转而为八路军服务。
早在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军直接交锋之际,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八路军就设立敌工科,专门负责处理战争俘虏问题,并逐步确定起优待俘虏的政策。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告日本士兵宣言,将日本士兵与发动战争的日本军阀区别开来。“日本资本家、地主、军阀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把日本的工人农民,大批地强迫送到中国的战场上来,当炮灰而牺牲了。每天在中国的战场上,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牺牲了。你们离开你们的家乡,离开你们的父母妻子,你们战死在中国的沙场上,尸首也无人收敛,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啊……在前线上与你们打仗的中国士兵,也是工农出身的。为着保护中国的土地,为着保护自己的家乡,为着反对日本军阀的侵略,中国的军队不得不进行神圣的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中国军队绝不是反对日本的工农,他只反对日本的军阀。因此日本士兵应与中国的士兵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军阀。”并且,公开承诺:“中国军队绝不虐杀一个日本士兵,只要日本士兵解除武装,马上就给这种日本士兵以优待,如果他愿意回去,就送他回去,如果他愿意在中国军队内做事,就给他事情做。”(《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1937年9月25日),见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863、864页。)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