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1节
量就不低。

    看着这一簇簇待人采摘的,饱满、洁白得好似白糖球一样的棉花,大伙儿的心是彻底踏实了下来的同时,又忍不住看了看那一垄一垄,沉甸甸的麦田。

    这是麦秆公社从未有过的大丰收的一年,所有人脸上都挂着喜洋洋的笑脸!

    在公社的安排下,公社里的老少爷们是全员出动,负责麦子的抢收工作,而早已经在夏天的时候就接受了摘棉花手法培训的女同志们,则都腰上挎着篮子,低着头巾,忙活着棉花采摘的事。

    不光如此。

    每逢秋收,学校放假,孩子们也不能闲着。

    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带着家里七八岁,甚至是更小点的弟弟妹妹们负责在麦田里“收拾战场”,拎着自己的小篮子,捡掉在地上的麦粒和麦穗。十五六岁的,则跟着棉花田里的“娘子军”们一起,也是腰上挎着个小竹筐,跟着一块摘棉花。

    每个人都是忙碌又满足地辛勤、奔走在田地里,像是不知疲惫的鸟儿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而一次又一次衔起树枝,只为了让巢穴变得更加坚固。

    这一幕,恰好被闻讯赶来的县宣传部的小朱等人用相机记录下来。

    “苏主任没说错,咱们来得正是时候!”拍到满意照片的小刘兴奋地晃了晃手里的相机,对一会儿要负责采访记录的小朱几个人说道,“这片棉花田真好看!是种漂亮得令人震撼又不失劳动人民力量的美!”

    说着,他懊恼地拍了拍头:“早知道麦秆公社这‘白色秋天’真的有苏主任说得那么好,我就应该多带几卷胶卷过来才对!嗐,不管了,反正今天我一定要把所有胶卷全都用光!”

    小刘几个人是苏曼在五月份,棉花种子刚撒下去,她去县里跟两位领导汇报工作时就联系好的。

    棉花的生长周期是固定的,所以苏曼一早就和小刘他们说准了,邀请他们在十月份一定要来感受一波从来都是种麦子而只有“金色秋天”的麦秆公社所迎来的第一个“白色的秋天”。

    一晃五个月过去了。

    小刘几个人虽是如约而至,但愿意来这一趟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对苏曼的信任,而不是真的为了麦秆公社而来的,毕竟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这,看过也拍过不止一次这里丰收的场景,心里头多少都觉得苏主任说得啥白色秋天是有些夸张,谁都没抱有期待。

    但现在一看,倒是他们想偏了。

    比起小刘正纯粹感慨着眼前这一片由劳动人民亲自栽种出来的美景,并拿着相机疯狂拍摄的行为,小朱的目光则更长远些,在对景色感慨之余,她的内心也有对这片美景更深度的思考。

    拿着本子,她奋笔疾书,写下了此时此刻内心的震撼。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来到麦秆公社,比起之前几次,这一次再踏足来到这个从前几乎可以说是县里‘贫困户’的公社,我的内心彻底被这一片棉田俘获,因为每一株棉花看上去都要是那样的洁白无暇,游走在棉花田里的社员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是那样的朴实、纯粹。这小小的一株棉花所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有无数件棉衣棉裤,无数个温暖的冬天,和无数个不用再挨饿受苦的老百姓们最真实的期盼。

    “而给这个贫穷、落后的公社,带来一次又一次变化,且每一次变化都是在朝着美好生活走近的人,正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人——

    “一个年仅24岁,就心怀大爱,为公社的改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女同志。

    “——她叫苏曼。”

    …………

    在小朱提议想要将苏曼作为采访对象以后,另外几个人一合计也觉得再没有比苏曼更适合采访的对象了,便同意了小朱的提议,准备去公社办公室找苏曼。

    然而,才刚到门口,几个人就被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简介 >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目录 > 第1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