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马其顿帝国的末路
来,俘虏倒是抓了不少,但几乎都是平民,没有获得多少战功。
大军推进到奥林匹斯山脚下的时候,总共才将天功余额推进到三百多万。
奥林匹斯山脚下的平原上,近两百万秦军,与一百多万马其顿军团对峙。
后者以马其顿长枪方阵为主力,侧翼辅以斯巴达重装步兵、马其顿伙伴骑兵,算是一套相当简单,但在特定地形下非常强大的搭配。
长枪方阵的正面防御能力堪称无解,哪怕是同等级的重装骑兵都无法冲破防线。
虽然有着对作战地形要求高、惧怕侧翼突袭的弱点,但在特定的地形下,几乎不可能被人从正面突破。
斯巴达重装步兵负责侧翼的防护,也能最大限度弥补长枪方阵在侧翼防守上的弱点。
至于腓力二世发明的基佬……啊呸,伙伴骑兵,则是游弋在战场边缘,寻找机会对敌人发起致命的冲击。
在亚历山大横扫地中海区域的过程中,这套战术体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如果说要有什么致命的缺陷。
最大的缺陷,就是对战斗地形要求极高,只能在纯平原的环境下发挥最大战斗力。
一旦地形稍微复杂一点,阵型一乱,整个体系都会直接崩溃。
所以在后来,在地形环境复杂的罗马,马其顿方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直接导致这个帝国的灭亡。
另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于……
马其顿方阵体系,非常惧怕强力的远程攻击。
在地中海区域,因为环境的缘故,没有合适的材料来生产强弓劲弩,因而也没有什么强大的远程部队。
所以这套体系堪称无敌。
但,当大秦军队带着秦弩远渡重洋而来的时候,就有了另一个故事。
秦霄不清楚奥林匹斯山众神是否已经下山,但这并不妨碍秦霄下令发起试探性的攻击。
马其顿方阵的致命弱点,在之前的战斗中早已被秦军这边的统帅们所掌握。
地形,这没办法选择。
但远程攻击,却是秦军所擅长的。
在【血镰军】的掩护之下,弓弩部队上前,对马其顿方阵发起密集的攒射。
几轮普通穿甲箭,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马其顿方阵虽然有着惧怕远程攻击的弱点,但好歹也是全军重装部队,普通的箭矢很难穿透厚重的重甲。
试探了一波,发现不能节省资源之后,秦霄很干脆地下令,换上爆裂箭。
在资源世界海量的资源加持下,再加上完整的工业配套体系,“小南牌起爆符印刷机”马力全开,产能极为恐怖。
每一天,都能生产出数以百万计的起爆符。
——当然,这里是主世界时间。
生产起爆符这种超凡消耗品,自然能量的密度、活跃度越高的环境,生产的效果就越好,必须要放在主世界。
换算成大秦的时间,每天的产量会锐减到二十万张左右。
但这么长时间积攒下来,爆裂箭的数量仍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至少一场大战,再怎么挥霍,都是用不完的。
在秦霄的命令下,弓弩部队没有丝毫节省,数以万计的爆裂箭如暴雨一般落入马其顿方阵。
密集的爆炸声像是放鞭炮一样,不断响起。
但这威力,可比放鞭炮大了不知多少倍。
对于七阶的超凡军队来说,起爆符的杀伤力很难做到直接秒杀。
何况,马其顿方阵之中,无论是哪一种兵种,都是重装、重甲的部队,防御力本身就很强大。
但,一张两张起爆符炸不死,十张、百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