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若是没有新的大战爆发的话,【秦之锐士】可以以每月三万多人的速度补充,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多万。
这么算起来,爆兵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之所以觉得慢,只是因为和【血镰军】对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在【秦之锐士】的规模补充起来之前,因为战损太大的缘故,好几个统帅手中的兵力都被打光,秦霄干脆将他们编入【血镰军】当中,给白起做副将。
白起的指挥上限是五十万人,但光靠他一个人,是无法让五十万大军全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的。
指挥五十万大军作战,对精力、注意力的消耗极大,白起只能专注于一部分战场,而在关注不到的地方,就只能给一个大致的目标,让士兵们自由发挥,能打成什么样全看运气。
其实,这也是几乎所有统帅都会遇到的问题。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韩信那样,多多益善,有多少兵力都能指挥得过来。
哪怕是SSS级的统帅,最佳的兵力配置也就是十万人。
超过这个数字,依旧能协调得过来,但战力却会有不可避免的下降。
假设指挥十万人的战斗力是100的话,指挥五十万人,战斗力可能就只有300或者400。
不过,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增加“副将”来改善的。
让其它统帅以副将的身份协助白起指挥某处分支战场,便可以很好地改善“管不过来”的缺陷。
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每一个顶尖统帅,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如果不是兵力损耗太大,没有那么多兵给众将分配的话,秦霄也不会奢侈地给白起的军中配备足足三名高水准的“副将”。
——徐晃、张郃、田单,三人手中的兵力几乎打光,剩下的那点已经不足以支撑独立作战,只能补充到其它军团当中去。
当然,等到补充了足够多的兵力,他们三个还是要单独率领一支军团的。
不过在那之前,先在白起手下凑合一下,也算是权宜之计。
张郃和田单都没什么表示,在哪打仗都一样,功劳也不会少了他们一丝半点。
倒是徐晃有些不太高兴。
好不容易从张郃手下出头,得到独自领兵的机会。
但没打几个月,自己手下的兵力就在战场上拼光了。
这当然不是徐晃的能力有问题,而是战局需要。
天庭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平推的敌人,实力很强,甚至比秦霄这边都要略强一些。
只是天庭大军要防御的区域太多,无法将全部力量集结起来,才给了秦霄攻占常真国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在攻占常真国的过程中,秦军依然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一次次攻坚战当中,总是要有人抵挡天庭大军的反扑的。
不是徐晃,也会是别人。
事实上,除了被重点保护的两支骑兵团之外,其余军团的伤亡都很惨重。
只是徐晃、张郃、田单三人格外惨罢了。
在“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因为他们三支军团剩余的兵力最少,直接被抽调出来,补充到其它军团当中。
不过,徐晃也只是抱怨自己倒霉,并不是对秦霄的任命有什么抵触。
抱怨了几句,还是很干脆地去白起那报道去了。
秦霄手下的这些统帅,除了关羽、张飞之外,其余人的忠诚度都很高。
再加上秦霄一直很注意和他们相处时的方式,抗命这种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唯一可能的例外就是关羽、张飞了。
不过,有刘备这个“人质”在手,两人再怎么抵触,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