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六年,长平之战的开端
选的几个高位之外,其余空置的官位,任由范雎挑选。
对秦霄的重视,范雎非常的感动,当场便表态效忠,而且忠诚度一上来就高达89点,距离90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这个时代的顶尖文臣,大多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
只要你重视我,我便誓死以报。
但偏偏,许多君王却会以“功高震主”的理由,而对这些顶尖文臣报以忌惮之心。
往往在一开始合作的时候非常的融洽,但到了后面,就会鸟尽弓藏,让他们的晚年非常的落魄,甚至是凄惨。
单说秦国,在原本的历史上,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无一不是如此。
不过,秦霄却敢保证,自己不会像历代秦王那样,对功劳过高的手下怀有忌惮之心。
倒不是秦霄的气度能超过历代秦王。
单纯是因为情况不同。
秦霄要征战的,是无数世界,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一时一地。
目标更大,自然有无数的功劳去让手下人分享。
若是立功太高就要被忌惮,就要杀死。那一个个世界打下去,不用外敌来打,秦霄自己就要把手下人杀光了。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哪怕秦霄心眼再小,也只能从平衡的角度出发,多扶持不同派系的人互相制衡,而不是谁功高震主就杀谁。
何况,秦霄也不是一个会忌惮手下功劳的人。
反而有些甩手掌柜的性子,手下的人能做的事情越多越好,最好除了大方向上的决策,其它的琐事都别来烦自己才好。
这种性格下,秦霄反而可以和那些能力强、野心大的手下配合得亲密无间。
花费足足四年时间,秦霄完成了华阳之战。
虽然参与度不高,但也总算是将“历史”拉回到原本的轨迹上,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去。
后面的两年,秦霄一直在为最后的长平之战布局。
这是最难的事情。
难点不在于长平之战本身,有郭嘉的【天妒】,挑拨秦、赵在长平开战,虽然操作起来复杂了些,但难度并不算大。
真正困难的在于,要削弱秦国的国力,确保长平之战后,秦国无法顺势直接吞并赵国。
这是为了下一次副本的布局。
按照秦霄的猜测,若是这次副本顺利的话,下次副本,要么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战,要么就直接跳到【泰山封禅】剧情。
但不管是哪一种,秦霄都必须确保,秦国不能在秦昭襄王嬴稷这一代,就直接统一天下。
要是天下统一得太早,秦昭襄王嬴稷直接开启【泰山封禅】怎么办?
以嬴稷对秦霄的忌惮,秦霄很难在这个大剧情中和秦国彼此信任,配合无间。
必须要将剧情的时间往后推。
秦昭襄王的儿子秦孝文王是个短命鬼,暂且不提。
后面的秦庄襄王嬴异人或者秦始皇嬴政,都是不错的选择。
十几岁,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几年里,秦霄通过手下,成功给嬴异人灌输了“秦霄非常可信,是秦国人永远的盟友”这样的概念。
当然,吕不韦不是很相信这一套。
但秦霄相信,等到自己离开这个副本世界的那一天,吕不韦自然而然会“明白一切”,从而给嬴异人鼓吹秦霄的好处。
在这方面,秦霄花费的精力甚至还要超过嬴异人本人。
只要【泰山封禅】这个剧情的时间拖到秦庄襄王嬴异人,或者秦始皇嬴政的时代,秦霄就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得到秦国的完全信任。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确保秦昭襄王无法在在位期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