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2章
    谢桐将轴画收好,心中依旧举棋不定,不知闻端是否会喜欢这个礼物。

    但突然又想到此时距离腊月二十八只有半个月的功夫了,闻端还留在北境迟迟不回,不禁隐隐气闷。

    从北境回程至抵达京中,寻常马程也起码要个七八日,更不提军队战后疲累,归来时肯定走得更加缓慢。

    “朕倒看看,你究竟会不会食言……”

    谢桐将匣子放回书架上,小声嘀咕片刻,又忿忿想,若是闻端许诺了又做不到,过了腊月二十八还不见人影,那这生辰礼,不送也罢。

    第62章 奔赴

    过了数日, 又有捷报传来。

    “左贤王身死,匈奴军立时溃散,林将军、闻大人率兵追赶二十余里, 俘虏匈奴兵逾七千人。匈奴王庭已递降书,并自愿奉上良马五百匹、牛羊百匹、战甲银器等物,用以求和。”

    朝上,谢桐听了兵部尚书的总结,略一颔首,道:

    “如今北境已入深冬,天寒地冻,再战已非良策, 既然匈奴先行求和,这场仗, 就打到这里吧。”

    殿上的不少臣子听见此言, 脸上都止不住地露出喜色。

    大殷与匈奴交战数年以来,似乎还未有过这样的胜绩。

    左贤王已死, 想必匈奴王庭往后几年, 都不敢再轻举妄动,边境终可盼来短暂的安宁之日了。

    “传朕的旨意,”

    谢桐又道:“驻守于北境各处的士兵, 衔加一等;延宁城抵御匈奴进犯的主力军, 衔加三等, 各赐良田十亩, 白银五百两。其余事宜,交由吏部、户部、兵部核定。”

    三部领了旨, 谢桐想了想,又慢慢开口:“如此大功一件, 若有战功斐然的,也当赦免其原有罪责,以示奖赏。”

    这话其实说得很明白,底下的臣子们互相对视了几眼,皆是脸上犹豫。

    最后是一从四品官员出列,拱手行礼,道:

    “北境大捷,自然应论功行赏,只是……闻校尉一事,涉及先帝,此时罪名还未定论,贸然赦免,有些许不妥。”

    谢桐微微笑了一下,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往龙椅上倚了倚,问:“何以叫罪名还未定论?”

    那官员道:“先帝当年重病前,闻大人常入宫中探望,是否有过不当之举,还未能彻底查明……”

    谢桐嗓音淡淡:“朕早叫刑部查过,既然没有证据,那就是未曾做过。怎么,你凭着私心揣测,就要给闻端定弑君之罪么?”

    最后几个字音刚落,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究竟是想查明真相,还是你利欲熏心,怕闻端回朝后,碍了你借机往上爬的脚步?”

    谢桐注视着底下跪着的官员,冷淡出声。

    那臣子脸色煞白,颤抖着跪地磕头,连连道:“圣上明鉴,臣不敢有此妄想。”

    谢桐的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官员,很轻地舒出一口气,语气平静:

    “朕知道你们这段时间,趁着这趟浑水,做了不少不该做的事。”

    “闻端如今虽已不是太傅,也仍是朕的老师。”

    谢桐垂下眼眸,视线掠过曾经放置着太师椅的最前方,不紧不慢道:

    “他坐过的位置,不是你们能肖想的。”

    “再有人以捕风捉影的事在朕面前搬弄是非,朕定不会轻饶。”

    众臣沉默跪地,再不敢多言。

    *

    延宁城诸事安置妥当后,无守关任务的将领士兵们,便收整军队,班师回朝。

    谢桐看似淡定非常,实则心中暗暗数着日子,在腊月二十七这一日下午,终于忍不住蹙眉,问罗太监道:“还有多久抵达京城?”

    罗太监笑呵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朕,真不是断袖简介 >朕,真不是断袖目录 > 第17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