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39章 (后蜀)孟知祥的奋斗(上)
没有必须要求让他的家人留在洛阳,在他眼皮底下监视着。

    所以孟知祥的家人全部还都在河东晋阳,因为当时孟知祥走的匆忙,就没有带他们,孟知祥的计划的就是在西川安置好了之后,再把他们接过去,。要还是李存勖做皇帝,估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是现在是李嗣源,而且自己还刚刚拒绝了李嗣源的一个要求,所以孟知祥心里有点忐忑。

    但是李嗣源在这件事上也没为难他,事实上他也不能为难,因为孟知祥的媳妇就是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宁的女儿,是李存勖的姐姐琼华长公主,她和李存勖的关系很好,他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和琼华长公主关系也不错,自然不能为难,于是就同意了。

    琼华长公主早就想去找自己的丈夫了,但是没有朝廷的允许,她是公主也不敢胡乱行动,就算是他的长公主也不行,毕竟现在执政的不是他们家的人,而是他们家的一个养子,要是李存勖做皇帝,她才没这么多的顾忌,呵呵。

    虽然很多人要求要孟知祥的家人留在洛阳作为人质,但是李嗣源却没同意,最终还是决定琼华长公主和小妾李氏,还有孟知祥的三儿子孟仁赞(也就是后来的孟昶),有人会问了,怎么三儿子,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呢!很遗憾,当时的孩子不好生养,头俩孩子没养成早夭了。

    这件事虽然李嗣源放行了,但是这不代表李嗣源对于孟知祥心里没有戒备,孟知祥不仅仅有戒备,而且这个戒备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他觉得孟知祥或许并不会老实,而且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说孟知祥不是一个愿意老老实实呆着的人,咱们不能不防备啊。

    于是李嗣源准备重新启用已经广泛废除监军制度,监军这个东西是唐朝为了限制藩镇割据的产物,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终随着藩镇势力的越来越强大,而逐渐被废除了,现在在中原大地,已经没有人再用监军制度了,而这一次为了限制孟知祥,李嗣源决定重新启用这一项制度。

    在这件事上面李嗣源时代的一个权臣安重诲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是他在李嗣源的身边一直鼓吹孟知祥威胁论。

    他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蜀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块天然的割据地区,只要是在哪里,手里有兵就能称王称霸。

    第二点就是因为孟知祥不是自己人,他是李存勖的心腹和李嗣源关系不是太近,虽然说起来孟知祥也算是他的亲戚,但是李嗣源毕竟是养子,所以不是很亲近。

    从这两点出发,安重诲认为留下孟知祥对于后唐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还是早早的铲除比较好,就算是不杀掉他,也要撤了他的兵权,换个闲职。

    对于孟知祥李嗣源心里也想的是尽量不主动动他,也不杀他,毕竟李嗣源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要是没有理由就杀了孟知祥,他的名声估计也臭了。

    所以多方权衡,他还是决先搞一个监军监视着孟知祥算了,要是孟知祥真的敢造反,那么也没啥说的,立马就征讨,李嗣源也是武将出生,不怕打仗,但是孟知祥要是真的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好好守卫蜀中,那自然也就相安无事了。

    但是等到了选派谁做这个监军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没谁愿意去,都知道这一次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孟知祥造反,第一个就要杀掉朝廷派来的监军,然后祭旗。

    就在李嗣源和安重诲发愁的时候,有个人主动请缨要求去蜀国做监军,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李严,李严主动要下了这个职位,他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口才十分的自信,另一方面他曾经到过蜀国,他觉得他对于蜀国十分的熟悉,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而最后就是他的私心了,他想靠着这个机会升迁一下,更进一步,毕竟富贵险中求,不冒险不干活还想升大官,这有点难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五代十国那些人简介 >五代十国那些人目录 > 第239章 (后蜀)孟知祥的奋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