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2章 朱温和淮南的那点事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杨行密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做起了生意,把茶叶和丝绸之类的运出去换回来粮食和金银,但是朱温半路上抢了他的茶叶和丝绸,还不给个解释。这件事让朱温和孙儒最终彻底决裂。

    接下来的两三年间,朱温的主要重心放到了朱氏兄弟俩个人的身上,顾不上淮南,所以杨行密一方面在淮南继续扩张,一方面就没事骚扰一下朱温。虽然是小打小闹,每次也就打下来两三个州,而且朱温一调转枪口,杨行密立马就逃了。但是却给朱温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总觉得淮南是个不稳定因素。

    所以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灭掉了朱氏兄弟,大军休整。而此时的淮南还在发生着兼并,杨行密准备拿下武昌军。但是武昌军可是跟着朱温混的。所以朱温必须要干点什么。

    不久朱友恭(朱温养子)带一万大军援助武昌军,一口气收复鄂州、黄州等地,淮南军大败。

    捷报传来,朱温万分高兴,而此时在他的心中一个深藏依旧的想法又冒了出来那就是拿下淮南,重新做回淮南节度使。而淮南物产富饶,绝对是一个稳定的基地,要是占据了淮南,那么此后就算是对上河东李克用,他也不用怕了。

    这样的想法就像是野草一般,一旦产生,就再也很难消除了,仅仅数个月之后,朱温自认为准备好了一切,他准备进攻淮南了。

    这一次他准备兵分两路,庞师古带着七万大军从淮河下游进攻扬州,然后从扬州出发,分兵三路,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军。

    第二路就是葛从周,他带着数万大军从淮河中游进入淮南,然后带着大军从西往东打,最终和庞师古回合后图霸整个淮南。

    至于朱温则还是作为机动部队,灵活作战,在两支大军的后面,只等淮南打开局面,就立刻进入淮南。

    这样的战略那是毫无问题的,考虑的也是比较全面的,比如在攻下扬州后,庞师古的七万大军分兵追击,扩大战果,这完全是正确的,因为这个时候杨行密的残军还未能进行整合,不太可能形成有效而强大的战斗力。

    等到杨行密能够组织人马进行反击的时候,庞师古刚和葛从周合兵了。而且朱温也进入了淮南,这个时候,朱温就能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杨行密的主力部队,随即达到占据淮南的目的。

    不过战略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纸上谈兵,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绝对比想象的要麻烦和复杂很多倍。

    按照当时朱温和大将们商量的结果,这一次的主力是庞师古,而他们为庞师古选择的驻军地点就是清口。

    清口是古泗水的进入淮河的入河口,水势较大,而且地处低洼,不过当时的朱温不知道是不了解这种情况还是不在意,或许只是觉得,清口三面环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安营扎寨最安全,于是就命令庞师古在哪里安营扎寨。

    在兵书上,三面环水自然是好地方,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地势一定较高,不能低于水平面。而低于水面的低洼处,正是兵家所说的有死无生的“绝地”。

    这一次庞师古驻扎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当时有人提醒过庞师古,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安营扎寨,但是庞师古只说了一句话:“这个地方是大帅选的!”然后干脆杀了那个提意见的家伙,说他扰乱军心。

    庞师古如果仅仅在这里安营扎寨那也就算了,但是他竟然还不好好的备战,按照他的思维,这一次十万大军攻打淮南,那肯定是摧腐拉朽。所以他根本没当回事,整天就在军营里下棋打发时间,然后等着朱温的命令。

    而杨行密得知朱温十万大军到了之后,他也是很害怕的,但是等死不是他的作风,他决定主动出击,按照哲学上的矛盾论,这里就有一个抓住主要矛盾的问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五代十国那些人简介 >五代十国那些人目录 > 第32章 朱温和淮南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