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章 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而他的盐帮还是有点战斗力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当地扯旗准备吃大户(类似于打土豪分粮食),然后提出了在封建社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平均(我们现在从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上说他第一次提出了平均的口号,但是实质上,就是很单纯的吃大户,这也是一种小民思想的外在表现。)自封为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然后就开始打砸抢,扯大旗闹事了。当然这里打砸是手段,抢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王仙芝虽然是874年聚集人马的,但是公开造反是在875年正月初三,传檄天下,做做宣传广告,向大唐子民宣布:“我王仙芝造反了,但是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中之中,天底下活不下去的,或者和我有共同理想的人快点来啊!咱们一起搞起!”

    广告效果是很明显的,很短的时间内,王仙芝的军队就达到了上万人,开始从长垣县出发,一路向东。

    唐朝末年的情况是军队已经十分的腐朽,根本不堪重用,军队长官大多是庸庸碌碌之辈,真正合格的士兵和长官很少,所以初和王仙芝的义军交锋,便被打的屁滚尿流,在中原一带。唯一能够和王仙芝过上几招的只有天平军节度使薛崇。

    但是这个薛崇毕竟是人少力薄,875年六月,被王仙芝带着他的一干大将如:尚君长、毕师铎、刘汉宏、李重霸、尚让等人攻下了濮州、曹州,最后打败了薛崇,义军人数达到了数万人。

    而王仙芝的义军到了曹州之后,和黄巢的军队合二为一,至此开始在中原驰驰骋往来。

    下面再说说黄巢。

    黄巢是一个盐商世家。说白了就是世代贩私盐的,但是家族势力和贩卖私盐的生意却比王仙芝要大的多。个人能力来说,也比王仙芝要强。

    史书上记载他武艺高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但是还有一个评价就是“稍通书记”这很明显就是在说黄巢文才一般般考不上进士很正常,这让一向自诩有才的黄四爷看了估计要气活过来。

    他家里贩卖私盐,而且规模比较大,所以有独立的武装,而且他也比较喜欢和一些武林豪杰交往,手底下聚拢了不少打手,要是在现在那就是黑白通吃的阔少爷。

    此人虽然家中排行老四,但是却是最受重视的一个。他们家族世代贩私盐,而且搞一些黑社会性质的活动,这并不光彩。所以为了漂白家底,便支持黄巢进京赶考,只要黄巢中了进士,那么他们家就能实现资本和权力的结合,成为名门望族指日可待。

    他一生钟爱­菊​‍‌花‎‍​,最有名的就是那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写的很霸气,但是就是考不上功名。有史书上还评价他稍通笔墨,反正就是距离进士的水平那还差的远呢。

    黄巢这个人为人仗义豪爽,在乡间以及周边地区都是十分的有名望,而就在875年,他利用春荒的时候,赈济灾民,博得了大量的名望。然后曹州以及周边的地区开始传诵一首民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这个我们可以断定就是黄巢让人搞的。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一个新鲜的把戏了,曾经封建王朝第一次人民起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曾经用过这个伎俩。吃鱼从鱼肚子里吃出来一块布,布上面写着“大楚兴陈胜王”,结果成功的聚拢了人心。可能我们现在看着很荒谬,但是在当时还是真的很有号召力的。

    能好好的生活,没有人愿意冒死造反,所以黄巢最终决定起义,还是有原因的。

    当时他家族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五代十国那些人简介 >五代十国那些人目录 > 第2章 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