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一个人的文字有时候是真的能透露一个人的内心的。
当男主角通过女主角的眼睛,看到电脑屏幕里女主角敲出来的一行一行的字,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亲昵和欣赏,以及她认真起来的与他三观的完全一致,在他心动的同时,女主角也在不知自己情绪的情况下心动着——
“于是她就向学校提议搞一个衣冠镜,贴在教室门的背面!”
蓝导找道具组去楼下把全身镜搬了上来,大致在教室门背后比划了一下这面镜子的摆放位置。
“然后左右两边可以写唐太宗和魏征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为了每天都能见到你,直接改变了这所学校全部的教室,甚至改变了校规。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还有比这更浪漫的表达吗?
白编剧对于自己能写出这种狗东西感到自豪。
作者有话说:
吼一句:不要忘了在107章留言奥!可以抽红包的!截止到今晚的23点!
这个剧,嗯,是我大学的大纲,因为肉眼可见的设定太复杂了,最后我就没写,这里给你们拎个几段感受下我当时的那个脑洞。
第110章 亏钱的第一百一十天
◎我要开拍了!◎
初中用玻璃, 高中用全身镜,大学因为整个氛围比较自由,所以可以自己小包里带镜子了, 现代校园场景这样就算基本上布置完毕了, 剩下的细节就等到时候演员进场的时候再添加了。
是的, 道具和场地布置如果一个剧组真的很细致的话,是不可能一次性就布置完毕的。
一般怎么着也要分三次。
第一次是道具组自己根据对剧本、对剧情的理解,先给布置个大概;
第二次是导演、编剧进场,再根据镜头、故事内涵等, 再给加工一遍;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则是等演员到位之后,由演员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再细节上添加一点。
比如某角色再设定中可能有爸妈很注意这个孩子的营养啥的, 那演员可能就会提出能不能在课桌上放个牛奶, 又或者某个角色设定里戴眼镜,那眼镜布啥的是不是就该准备一下?
所以理论上来讲, 直到拍摄那一刻, 整个场景才算是确定下来。
结束了教室的布置, 就到了女主角寝室了。
本来按照原计划, 剧组的设想是先教室——寝室——男主的私塾和家, 以这种难度递增的方式一边布置拍摄现场,一边教一教新加入的道具组员工们, 这一行到底应该要怎么做。
但因为整个教室从上手布置到最后结束, 他们就用了一个星期,直接把一直等待他们开机花钱的老板苟大头给惹火了——
他等了都俩星期了!
结果就签了一份大额租赁合同(租影视城场地的),其他一分钱都没花(公司规定小额合同财务这边直接就能审核拨款, 所以苟董并不知道道具组买了一堆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东西)!
钱呢!
我那么多钱让你们花你们怎么不花?!
隔壁我小伙伴的《考试吧》综艺光设备采购费都花掉了好几百万, 你们这个剧组是不是对这个项目不上心?
让你们早点开机早点花钱都推三阻四!
于是迫于大头的压力, 已经被陈导亲自折磨过的道具组就跟着蓝导和黄制片,分成了两组,一组前往原定要在本周结束软装的女主的家,一组则去影视城,他们在那里租了两个棚,打算一个布置成男主就读的私塾,一个布置成男主的家。
两边同时开工,加快速度,希望能够减轻领导对他们这个剧组不花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