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靖康之难
求仍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扬言要纵兵入城抢劫,并要求宋钦宗再次到金营商谈。宋钦宗虽然吓得魂不附体,终究不敢违背强者的意愿,不得不再赴金营。
这次宋钦宗到达金营后,受到比第一次更差的冷遇,完颜宗望、宗翰根本不与他见面,还把这位堂堂的大宋皇帝安置到军营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屋内。此时正值寒冬腊月,京城一带雨雪连绵,天气冷得出奇。小屋内陈设极其简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宋钦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
软禁中的宋钦宗度日如年,宋朝官员多次请求金军放回宋钦宗,金人却不予理睬,声言金银布帛数一日不齐,便一日不放还宋钦宗。宋廷闻讯,加紧各处搜刮。到正月下旬,才勉强搜集到金十六万两、银二百万两、衣缎一百万匹,但距离金人索要的数目还相差甚远。
宋朝官吏到金营交割金银时,金军将领傲慢无礼,百般羞辱。自宋钦宗赴金营后,风雪不止,汴京百姓无以为食,将城中树叶、猫犬吃尽后,甚至割饿殍为食。
然而,入侵金兵仍不罢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银。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同时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官府捕捉,以供金军玩乐。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宋钦宗被废为庶人。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强行当众脱去龙袍。公元1127年4月20日,金人册封一向主和的北宋奸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
此时,金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军退路,同时担心自身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而决定撤军。
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又放火烧毁城郊大量民房后,金兵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完颜宗望监押,包括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颜宗翰监押,包括宋钦宗、朱皇后、太子赵谌、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北宋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计其数,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宋徽宗在被掳金国八年之后病死在五国城,时年五十四岁。而囚禁在北国的宋钦宗,一直是金国同南宋讨价还价的筹码,是金国向南宋施加压力的人质。宋徽宗死后,宋钦宗继续过着囚禁生活,于1156年因中风而死。
宋徽宗平生爱好写诗,被流放五国城期间,写了许多诗作,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几首。其中,《在北题壁》流传最广:“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可见,靖康之耻心中难忘,孤独、凄凉之感跃然纸上。
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园被毁,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
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
总之,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迁至南地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下英雄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