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钦差
太守居然这样胆大妄为,对青州的灾情隐瞒不报,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又生气京兆府里居然有人与贼人暗中勾结。
看来这大周的官场是该好好整肃一番了。
“查!给我好好的查!”盛德帝气得将手中的奏折扔了出去。
站在最前面的赵望晋立刻拱手道:“启禀圣上,这青州太守既然敢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隐瞒灾情,导致青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理当立刻将其押解回京严加审问。此外也需要另派大臣前往青州治理水灾安抚灾民。”
“那依你所见,派谁去比较合适?”
赵望静没有答话。
依他之见,那当然是让裴越去。但裴越刚进入大理寺,作为大理寺的一个六品小官,自然是没有资格前去青州。
若是真的要说这朝堂之上谁有资格、有能力前往青州治理水灾、探查案情,恐怕也只有大理寺卿严励适合。他为人刚正不阿,又是出生于田间地头,能够体恤民情。
“儿臣认为大理寺卿严励大人可堪此大任。”
赵望晋向前一步说道。
盛德帝略微思索,而后将目光投向站在群臣中的严励:“严爱卿,你意下如何?”
严励感受到盛德帝的视线,突然向外踏了一步,拱手道:“启禀圣上,臣感念圣上与太子殿下对臣的信任。只是臣母亲近日身体不适,臣要侍奉左右,恐怕不便离开京城,还望圣上恕罪。”
大锦以孝治国,严励既以母亲身体不适拒绝,盛德帝便也不再强求。
讨论许久,最后由工部侍郎吴道全担任钦差大臣前往青州治理洪水,翰林院学士陆淳知水随同前往。
大理寺。
陆淳年正在向李维大人请教青州的风土人情。没办法,他的弟弟陆淳知如今要随钦差大臣前往青州,可陆淳知从未离开过京城,哪里知道青州的事情。陆淳年知道李维大人来自青州,便向其请教。
李维也不瞒着,便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青州的所有事情都向陆淳年一一道出。
“青州很大,虽然地处偏远,但百姓安居乐业。青州境内有一盐场,还有煤矿。我在青州任上之时听说那盐场老板与官府之人勾结,倒卖私盐以谋取利益。在下惭愧,在任上之时未能查清此事。若是钦差大臣能够查清此事,那倒是一桩幸事。”也是大功劳一件。
“那在下就替家弟谢过李大人。”
李维拍拍他的肩膀:“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也别光顾着你弟弟的事情,平日里不要在大理寺里混日子,好好想想自己该做什么。你看看元卿,再看看你自己,莫要荒废了时间啊。”
陆淳年连连点头:“下官谨遵李大人的教诲。”
李维知道他这又是在糊弄自己,无奈地摇摇头。个人自有个人的活法,他们这些世家子弟要走的路与他一介布衣自是不同。
“李大人你来看看这个。”坐在书案前查阅案卷的裴越突然出声。
李维快步走到他的身旁:“如何?可是查出线索?”
裴越点点头,然后指着案卷一处道:“您看这里。”
他们按照田小草的描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城外的那处宅院。确实如田小草所说,宅院里困着许多孩童。这些孩童白日里被赶出宅院,送进京城内四处乞讨,直到宵禁后那些孩子才被允许回到宅院。
有人潜入到宅院里,发现那些孩子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他们每日几乎只有晚上入睡前才有一顿饭吃,说是饭其实也很简陋,不过是一碗清淡如水的米汤和一个拳头大小的窝窝头。
这些孩子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日只吃这些,如何能够有力气逃跑。
他们也曾在院子见过那个传闻中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