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轿车,衣锦还乡
了许多好吃的农家饭菜招待她。梅小姐夸赞农家饭菜是绿色食品,无污染,营养丰富,在城里难得吃到。
第二天是中秋节,王小峰开着汽车到街上买了许多月饼、瓜果、鱼肉、蔬菜和红酒白酒回来,然后吩咐芸姐在家做菜做饭;他又开着汽车,带着梅小姐到附近的河岸柳林好玩处游玩去了。梅小姐说她想去看看灞河湿地,因为他曾向她炫耀过灞河湿地的美丽风光;小峰马上答应,立即调转车头,离开柳树林,向着湿地方向开去。芸姐本来也想跟着一起去玩,甚至还妄想在梅小姐面前亮亮嗓子,唱几曲家乡小调。不想王小峰却说,梅小姐每天十一点半按时吃午饭,迟了她会不高兴。梅小姐是小峰的老板,她不高兴就对小峰不好。芸姐怕影响丈夫的前程,只好打消一同游玩的妄想,留在家里和婆婆一起做饭,保证午饭准时开,让梅小姐吃得好,吃得高兴。这样,她才会对小峰好,重用他,培养他,也许小峰多年的远大理想,会在梅小姐的公司里得以实现。芸姐听了丈夫的话,不但没有生气,竟然想入非非。
晚上,青空万里,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当空朗照,空气里弥漫着酒肉的香味和田野里五谷的芬芳。王小峰在院子中间摆上餐桌,铺上洁白的台布,芸姐把烹饪好的各种菜肴依次端上摆好,斟上美酒,邀请梅小姐上座,全家作陪。梅小姐重新更换了衣服,只穿着素色绣花的丝绸短裤褂,半露上胸和白白修长的四肢。她客气了一番,便在上位落座。梅小姐只喝红酒,王小峰从皮箱里拿出两只高脚的酒杯,先给梅小姐斟上,自己也斟了一杯作陪。梅小姐很懂礼貌,首先端起酒杯向小峰父母亲敬酒,祝福两位老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向小峰和芸姐敬酒。小峰和芸姐马上回敬。于是大家互相敬酒,祝贺,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由王小峰提议,芸姐还即兴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赢得梅小姐连声称赞。
饭后,芸姐撤去残席,小峰重新换了台布,摆上月饼和洗净切好的西瓜、水果,大家边吃边说话赏月。梅小姐很健谈,她介绍了南方过中秋节的许多习俗和故事。她说,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笼为向月老求婚祈子。上杭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月饼中间挖出一块供长辈食用,意思秘密不让晚辈知道。此习俗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广东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惯,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表示对元朝统治者的愤恨并祭奠祖先齐心杀敌雪耻的义举。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投放燃料。全村同时点燃,火光熊熊,极为壮观。传说烧塔源自中秋夜反元起义举火为号。芸姐和公婆是第一次听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中秋节习俗,觉得很新鲜新奇;也觉得梅小姐虽然是大老板,却不摆架子,很是随和,平易近人,小峰在外打工,几经周折,终于遇到个好老板,小峰有了好的工作,可以发挥他的才能,前途无量,他们也可以放心了。
大约十点多钟,一阵凉风过去,天空涌上乌云来,遮住了月亮,院子里顿时暗淡下来。王小峰抱歉地说:“农村就这方面不好,夜晚缺少灯光,外面一暗下来,就无法活动了。”梅小姐说:“跑了一天乏了,也该休息了。”于是小峰和芸姐一起收拾起桌子上的东西,然后安排梅小姐洗漱休息。她家哪有什么好床铺,在小峰建议下,芸姐只得把自己的床让给梅小姐睡,她和小峰另外铺了一张凉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