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高考移民
汪凌患精神病的妻子失足落水后,他彻底成了一个孤寡老头了,相继痛失两个孩子,妻子又出了意外,被残酷现实打击的汪凌,已失去了精气神,满头白发,佝偻着身体,比实际年龄大上许多,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像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
田坤禾一家一直细心照顾着孤寡的汪凌,一天三顿饭做好后,让田豆或田杉给他送上门。
田苗在乡里门市部买了一条大前门香烟、一些砖茶领着李梓上门拜访田家的恩人汪凌。
一进屋,田苗扬声喊道:“干爹,我回来了,给您老领个儿媳回来看您了。”
佝偻着腰背的汪凌眯着眼打量着高挑清秀的李梓,激动得老泪纵横,竖起大拇指道:“面相上看,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姑娘,咱老田家有福呀。”
李梓落落大方得跟田苗跪拜在汪凌身前,毕恭毕敬磕了三个头,汪凌仰天大笑,“谁说我汪凌闹绝户了,我兄弟田家的儿女全认我当干爹。”
泪水打湿了汪凌胸前的衬衣,也湿漉了李梓和田苗的双眼,回到乌鲁木齐市后,李梓给公婆买礼物时,每次都会多买一份,是给干爹汪凌的。
成了田家儿媳后,家境条件不错的李梓彻底融入这个大家庭,多年来扶持着田家弟妹,在田家兄­妹‍心中占据沉甸甸的位置,“长嫂如母”。
在新疆财经学院深造两年的田柳回到单位,工作岗位发生了改变,原来负责转院军人分配工作的李大姐恰巧到龄退休,田柳接了她的工作,依然在韩处长的处室工作。
这天,田柳坐在办公桌前正认真梳理今年新转业复员军人的数据,田柳继承了田家人认真负责的良好传统。
“笃笃笃”,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他头也没抬喊了声“请进”,并未见动静。
不一会儿,“笃笃笃”的敲门声再次小心翼翼地响起,田柳放下手中的活,起身走过去打开门一看,小婶吉月娥站在门外,瘦小的身体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满脸红光,一双眼睛放着温和的光。
“小婶,你咋来了?”田柳意外得问道,“家里不会出啥事了吧?”
吉月娥连忙摆手道:“没,家里都好着呢,狗剩子学习也挺好。”
田柳见小婶说完话后,不时朝四周看看,生怕被人听到的架势。
“走,小婶,正好下班时间到了,咱俩出去吃食堂。”田柳知道小婶要说些避人耳目的话题,锁上办公室的门拉着小婶出了办公室。
俩人选择一个回民拉面小餐厅,田柳要了两盘拉条子,望着忐忑不安的小婶,“婶儿,啥事,说吧。”
吉月娥双手捂着服务员倒的一杯茶水,脸涨得通红,嗫喏道:“你小叔不让我来,他说拖你的后腿,可是我娘家弟弟连着来了好几封信了,我实在没办法了。”
田柳一脸笑意安慰吉月娥,“说吧,小婶,只要我能办到,肯定想方设法也要给你办。”
“柳儿,那我说了,你能办成就办,办不成我给娘家弟弟回个信告诉他,这事办不成。”吉月娥在田柳的鼓励下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她不愿给田柳增加心理负担和压力。
田柳笑了,“啥事呀?这么难办?”
“哎,我娘家二弟的侄子去年在老家高考,差20来分没考上南京大学,他们在老家听说,只要新疆有亲戚啥的,投靠新疆的亲戚,上个高二补习班在新疆参加高考,咱新疆录取分低许多,一准就考走了。”吉月娥叹口气,红着脸说出了求田柳办事的真相。
“是这样呀,小婶,我们单位好几个同事,这些年,他们家里都住着老家来的孩子,上补习班参加高考,基本上都考走了,没听说谁家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