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成家立业
讲究了,备齐大床、八仙桌、五斗橱这“三大件”算是相当不错了,姑姑田坤蓉当年嫁给别克波拉提时,别克家就备齐了这“三大件”。
由于新疆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结婚的“三大件”都要比内地城市的节拍慢那么一两步,甚至错过一个年代。
70年代,新疆家境不错的城里人的“三大件”是大衣柜、缝纫机和手表。
80年代后,新疆各族人民消费水平渐渐提高,城里人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收音机和单缸洗衣机。
田苗寻思着,自己骑了三年的燕牌自行车有七八成新,还能用,再说俩人住在单位宿舍上班近,没必要浪费钱买新自行车了。
可是这北京白兰牌单缸洗衣机就得190元,他跟李梓东拼西凑的这200来元哪里够用呀。
田苗在单位财务室预借了200元,这对新人花了230元买了收音机和单缸洗衣机。
剩下的钱又找木匠做了一张双人床、桌椅板凳家具啥的,买了些餐具和生活用品,俩人做了身新衣。
经过李梓的精打细算,他俩婚房有了家的样子。
可是钱真不够花的,开支完这一切已囊中羞涩,无奈之际,田苗想起了上大学在货场装卸货物挣钱的事情。
为了凑够举办婚礼买花生、瓜子、糖果、香烟的费用,他瞒着李梓骑着自行车到八公里开外的货场继续干装卸工。
年轻的田苗为了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每逢周末起早贪黑装卸货物,不惜力的他挣到了20来元钱后,全部交给了妻子李梓。
看着手中的一把子零钱,李梓追问田苗钱的来路,不得已,他只能实话实说。
李梓搂着这个比他低三公分的男人,心疼的泪流不止,她知道,田苗就是她一生依靠的大山,安如磐石,屹立不倒。
春节前一周,俩人的婚礼在单位职工食堂举办,按照当年乌鲁木齐市城里汉族人举办婚礼的流程,单位领导拿着俩人的结婚证当场念了一遍,简单说了几句祝福话语。
这时的婚礼没有筵席,圆形餐桌上摆放着新人购买的花生、瓜子、糖果、香烟、香茶等,被邀请的好友和同事围坐在圆桌旁嗑着瓜子、喝着香茶、天南海北得諞闲传子(聊天)。
当年婚礼还没流行收礼金,来参加婚礼的来客几人凑钱买些暖瓶、盆底印着喜字的脸盆、大红被面、床单、布匹啥的生活用品算是搭礼了。
当然也有些脑子活泛的年轻人会搭个三元、五元的礼金来庆贺这对新人。
入洞房闹新房是当年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田苗和李梓的校友三十几个人挤满了一大一小的新房。
调皮的男生将一颗剥去糖纸的糖块用细线绳绑好后站在方凳上,让田苗和李梓同时用嘴咬这块不大的长条糖,在当时一切还都比较保守的青年男女来说,这已是很刺激的场景了。
众目睽睽之下,李梓有点羞涩,咬了几口都没咬上,田苗身后几位拿着鸡毛掸子、扫帚的男生,见李梓没咬住糖果,就抡起鸡毛掸子和扫帚揍田苗的屁股。
看着被打得呲牙裂嘴的田苗,李梓心疼,豁出去了,她对着田苗递了个眼色,她先主动轻轻咬住半块糖果。
等李梓含着半块糖闭着眼羞涩等待田苗咬剩下的半块糖果时,望着新婚妻子轻颤的眼皮、红嘟嘟的唇微微张着等他采撷。
田苗脸部微微侧着用牙齿咬住了糖果的另一半,按照游戏规则,俩人不能咬断糖果,同时舔舐着这块小小的糖果。
看着新婚夫妻变相的接吻,闹洞房的男青年兴奋得发出怪叫或打着响亮的口哨,女生们害羞得用手掌捂住双眼,还不时从微岔的指缝间偷看田苗和李梓一起吃糖果。
沉浸在幸福中的田苗第一次吻上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