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民族情深
公社回到县城工作的伊礼贤,在哈、维、蒙、汉、回等民族合校的县一中任教,饱读诗书的他是高中部的语文教师。
上班第一天,他才知道当年被广仁公社那小娃娃扔进火里的长裤主人荣茂,早在五年前就回到县城任教,现在是一中的副校长。
由于荣茂支边前在上海上的是师范学校,是前来支援伊宁教育事业为数不多的师范科班生之一,不久就被上级教育部门调到伊宁市工作,他拖儿带女离开了生活工作十年的昭苏县。
妻子萧安为伊礼贤生育了第三个孩子,又是个女孩,喜欢闺女的伊礼贤整天乐呵呵的,嘴巴合不拢了。
这天,单位通知,县广场傍晚时分有一场露天电影,听说播映《冰山上的来客》和《白毛女》。
在天山公社那个偏远的小山村生活九年时间里,伊礼贤仅仅看过一次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也就看了一半,还是从草原教学点紧赶慢赶回来看上的。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也为了让妻子安心在家坐月子,伊礼贤带着五岁的儿子鑫鑫和一岁多的长女品品拿着两个小方凳哼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曲调兴冲冲朝广场走去。
伊礼贤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到了广场,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吓了一大跳。
心想,为了看这场露天电影,难道这些人都不吃晚饭了吗?
县革委会的小广场挤满了人,一块白色的屏布悬挂在广场北面革委会办公室屋顶上临时搭建的架子上,微风一吹,白色屏布呼啦啦作响,不时鼓起一个圆包或凹下一个圆窝。
白色屏布下站着不少小男孩,跑来跑去,好不热闹。
小广场南边的观众都已排到了解放路的路边,不同民族的男女老少拿着形状不一、高低不等的小凳早早占好位置等候着,一片喧闹的场景。
这嘈杂的场景让伊礼贤想起了天山公社羊圈里的羊,被圈久了,打开羊圈门时,羊只欢快的叫声。
伊礼贤只好在挨着解放街的路旁寻找还算好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播映员将镜头对着白色屏布调整焦距。
刹那间,小广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观众们生怕自己发出声音影响播映员的工作。
两部电影播映完,天色已黑,广场一片喊叫声,有喊叫孩子名字的,有寻找凳子的,有发生碰撞发生口角的……
如同马嘶、牛哞、羊咩、狗吠、鸡鸭鹅的鸣叫声,让喜欢安静的伊礼贤的头嗡嗡直响。
女儿品品在电影一放映就钻在爸爸怀里呼呼大睡,电影播放完,她也睡醒了,揉着惺忪的眼睛低声道:“爸爸,尿尿。”
头昏脑涨的伊礼贤对儿子说道:“鑫鑫,拿上咱家小凳子,我带妹妹去尿尿。”
他领着女儿来到路对面的草丛中,让女儿蹲在草丛中撒尿,肩膀就被人拍了下,耳畔响起一个激动的男声,“贤达老兄,你也从公社回到县上了?”
伊礼贤扭头一看,竟然是十年前一同从山东老家支援新疆的老乡小陈,当年小陈被分配到昭苏县哈夏加尔公社任教。
俩人自1961年分别后近十年未见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激动得上前拥抱着多年未见的老乡。
俩人激动的寒暄着,互相诉说着各自的近况,小陈最近调到县革委会当秘书了。
知道伊礼贤满腹学问、写一手好字的小陈,低声告诉伊礼贤,“贤达兄,革委会还缺秘书,你来革委会上班多好,别干老师了。”
“算了,干秘书工作,我不是那块料,那是伺候人的工作,我还是干我的教师。来新疆支持教育事业,是我当时来的初衷,我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吧。”伊礼贤爽朗得笑道。
热心的小陈不知道,伊礼贤从天山公社回到县城时,李叔叔计划让他到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