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宁克宇站在宁氏医馆斑驳的招牌下,抬头望着那已经褪色的红漆字迹,心里一阵发苦。三伏天的阳光毒辣地照在他身上,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焦灼。
小宇,别站那儿发呆了,进来帮忙。父亲宁远山的声音从医馆里传来,沙哑中带着疲惫。
医馆内,几张老旧的木椅和一张诊桌就是全部家当。墙上的锦旗早已褪色,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泛黄的画像——那是宁家的先祖,明朝御医宁仲景。画像下方的小字记载着这位先祖曾用三针救活太子的传奇。
爸,今天还是没人来吗宁克宇放下背包,看着空荡荡的医馆。
宁远山摇摇头,继续整理着药柜里所剩无几的药材:就早上来了个感冒的老太太,开了副桂枝汤。现在的人哪,有点毛病都往大医院跑,谁还信咱们这种小医馆。
宁克宇咬了咬嘴唇。今年大四的他刚从省中医大学回来过暑假,本以为能跟父亲学点真本事,却发现家里的医馆比去年更加萧条。
爸,咱们祖上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宁克宇忍不住问,学校里教的那些理论,和咱们家传的...
别问了。宁远山突然打断他,脸色变得严肃,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医学发达,咱们能看些小病小痛,糊口就够了。
宁克宇知道父亲有心结。二十年前,一个病人吃了父亲开的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虽然最终查明是病人自己乱用西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但医馆声誉已经受损。从那以后,宁远山就只敢开些最保守的方子,宁家祖传的绝学渐渐失传。
晚饭后,宁克宇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破旧的《黄帝内经》。这是祖父留给他的唯一医书,书页边缘密密麻麻记满了祖父的笔记。他翻到记载望闻问切四诊法的部分,手指轻轻抚过那些褪色的字迹。
要是祖父还在就好了...宁克宇喃喃自语。祖父宁怀仁是宁家最后一位精通祖传医术的人,可惜在他十岁那年就去世了,许多秘术都没来得及传授。
第二天一早,父亲出门采购药材,宁克宇决定整理一下阁楼上的旧物。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灰尘在阳光中飞舞。角落里堆满了蒙尘的箱子和家具,都是祖父留下的。
这是什么宁克宇挪开一个旧衣柜,发现后面墙上有一块颜色略新的木板。他好奇地敲了敲,传来空洞的回音。
心跳突然加速,宁克宇用力一推,木板竟然向内打开,露出一个暗格。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古旧的檀木盒,上面刻着宁家的家徽——一根金针穿过灵芝的图案。
双手微微发抖,宁克宇取出木盒。盒子上有个精巧的铜锁,已经锈迹斑斑。他想起小时候祖父教过他的一个方法,轻轻按压盒子两侧的灵芝图案,同时顺时针旋转。
咔嗒一声,锁开了。
盒子里是一本用蓝布包裹的书和一排金针。蓝布上绣着三个褪色的字——《青囊经》。
这...这不可能!宁克宇几乎喊出声来。据家族传说,《青囊经》是宁家先祖根据华佗失传的医术所编撰的秘典,记载着宁家最核心的医术,但在曾祖父那代就已经失传了。
他颤抖着翻开书页,却发现里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像是被水浸过一样。只有扉页上几行小字勉强可辨:
吾家医术,以天眼通为本,观气色而知病源,施金针而通经络。后世子孙若有机缘,以晨露浸之,真言自现。
宁克宇突然想起祖父曾经说过的话:真正的医术不在书上,而在心中。难道这就是祖父留下线索的原因
他小心翼翼地将书和金针带回自己房间,按照扉页的指示,用棉签蘸取清晨收集的露水,轻轻涂抹在书页上。
奇迹发生了——那些模糊的字迹渐渐变得清晰,墨色重新显现。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