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
的价值不仅仅在文学上,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来说,它也有重要的价值,这种价值到仍然历久弥新。它们之所以有文学史的意义,在于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表现,而且伴随着有血有肉的感情,并在这种血肉相联的思想与情感的展示过程中,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了一座座知识分子的自己的雕像。作为私人话语,它们在当时不可能公开发表,因而默默无闻,然而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时间的大浪淘沙使得“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无疑是当代文学史乃至当代文化史上的一座道德文章的丰碑。

    注释:

    1 引自陈毅《在话剧、京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该报告作于1962年3 月6 日,后刊载于《文艺研究》1979年第2 期。

    2 两个批示:毛泽东1963、1964年关于文学艺术工作所作的两个批示的简称。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宣部文艺处编印的《情况汇报》上作了第一次批示:“各种文艺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

    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中宣部、文化部直属文艺单位、文联各协会,根据批示精神进行了历时半年的整风。结束时中宣部编写了“情况汇

    报”(草稿),毛泽东1964年6 月27日在这份报告上作了第二次批示:“这些协会和它们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匈牙利的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批示下达后,在第一次整风范围内的单位、团体再度进行整风,文艺界不久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毒草的运动。江青等人不久依据这两个批示发展为“文艺黑线专政论”. 中共中央1981年否定了这两个批示。参见潘旭澜主编《新中国文学词典》第394 -395 页。

    3 “写中心、演中心、唱中心”:文艺口号。在第一次文代会上

    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高度评价了延安工农兵

    群众文艺“紧密配合着当前的中心工作”的做法;第二次文代

    会周扬作《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的报告,

    再次肯定地方文艺工作者“配合中心任务的文艺宣传”经验。

    至1958年,配合中心工作的论点,演变为“写中心、演中心、

    唱中心”的口号,为当时的大跃进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0年代末,这个口号才被否定。

    4 引自李扬《抗争宿命之路》,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219

    页。

    5 引自姚文元《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

    的反动本质》,原载1966年5 月10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

    《红旗》杂志转载时姚氏作了一些修改,本教材引文据《三家

    村札记》附录姚文(该附录据《红旗》杂志本),见该书215 、

    227 页。

    6 引自李扬《抗争宿命之路》,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

    页。

    7 《桂林山水歌》、分别原载《人民文学》1961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